第31章 第 31 章

小皇后 阮阮阮烟罗 2142 字 2022-09-21

或许用不了那么久,古往今来,多的是朝代数世即亡。若皇帝天天坐在御座上打瞌睡,对他这帮子皇室宗亲的作为,睁只眼闭只眼,说不准过个二三十年他两眼一睁,起义的流民都打进了长安城,大周朝都要亡了。”

傅秉忠在河边春阳映照下,默默抬袖抹了抹额头沁出的汗珠。他悄看向慕小姐口中或要做“亡国之君”的陛下,见陛下竟正赞同慕小姐的话,颔首道:“确实,民以食为天,若天下土地皆兼并于贵族豪强之手,流民为患,江山便难安稳,势必四处乱起、风雨飘摇,若无明君能臣可在风雨中挽大厦之将倾,一个王朝,或许就要因此湮灭了。”又笑看着慕小姐道:“小姐才高识远,远甚于闺阁女子,常令言某刮目相看。”

“先生过奖了”,慕昭双颊微红道,“只是从前我表兄常跟我聊说史事时局,还有幼时在沅陵县虞山时,父亲也常会同我讲这方面的事,我听得多了,记在心中罢了,并非就真有独到见解,当不得先生的夸赞。”

大周虽有十道三百六十府,下辖县有一千五百余,但皇帝对地处偏远的沅陵县并不陌生,因那里是他曾经的老师——林柏舟的谪居病逝之地。

他五岁那年,正式开蒙读书,祖父景宗皇帝为他精心挑选了多名讲师,其中御史林柏舟是为诸师之首。他拜师的那一年,也是苏怀安状元及第的那一年,那一年的春闱主考官正是林柏舟。

春闱主考官与及第进士之间,虽素来有“恩师”与“门生”一说,但多只是敬称谦称罢了,并不真就有师生之谊,可林柏舟与苏怀安之间,却是真正的情谊匪浅,林柏舟当得苏怀安的恩师。

那年春闱,苏怀安年方十五,又出身贫寒,其他世家大族出身的考官,皆不愿将一甲之首给这样一位微贱的少年,独林柏舟虽出身显赫的扶风林氏,却不秉持门第之见,举人唯贤唯才,坚持道苏怀安有大才,来日必是国士无双,力排众议,将状元之位给了十五岁的寒门少年。

林柏舟年长苏怀安十二三岁,二人相处亦师亦友,林柏舟对年少入朝的苏怀安,不吝提拔,多次向景宗皇帝力荐苏怀安担任要职。只是当时所有人,包括林柏舟,都错看了那名少年,不知其谦和清逸的外表下所隐藏的真正心志,足以搅动四海改换日月,也没有人能预料到,景宗皇帝竟会如此赏识重用小他三十岁的苏怀安,使其在三四年间,便服紫拜相,成为周朝乃至有史以来最年轻的丞相。

当元徽变法拉开大幕时,恩师与高徒,就因立场注定反目。当三四载后双方矛盾越发尖锐激烈,势成水火,一方的落败也就成了必然。暂时败倒的,是曾经的老师。苏怀安借景宗皇帝之手,将保守派的核心人物之一——他的恩师贬谪楚州沅陵。林柏舟生前未能回京,元徽七年,他病逝在沅陵的山水间。

其实,那时林柏舟若再多活一两载,便可看到变法派无可奈何地走向失败,看到他背恩忘义的门生,在世人的唾骂下,孤独地走向死亡。

因朝内变法弊端频现,朝外又有戎狄入侵,大周败割边地十州,且不得不签下每年割三十万银绢与戎狄的耻辱和议,本就因孝哀太子之死,病体沉疴的景宗皇帝,在这等内忧外困下,终是无力回天,病笃驾崩。

而那之后一番势力角逐下,是他得到了以端王为首的皇室宗亲势力和以韦氏为首的世家势力支持,登基为帝。他十五六岁时,身在帝位,在垂帘后母后的注视中,与满朝文武的万岁声下,写下的第一件诏书是废除变法,第二件,就是将苏怀安贬为罪人,五马分尸。

想来,都已是二十多年前的旧事了,旧人旧事俱已是尘烟,曾经林柏舟之死惊动天下,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世人也都已忘记此事,更无人记得沅陵县,已许多年没有人在他面前提及这处偏远之地了。

皇帝从微恍思绪中回过神来,见来自沅陵山水间的少女,仍在做谦逊之语,素如甜白瓷细腻洁嫩的脸颊,因微微羞意和暖阳映照,如染桃花薄红,似是胭脂飘落水上,若是轻轻一点,那绯晕就会悠悠荡漾开来,渲成一片惑乱人心的明媚云霞、缭乱春色。

心想着,垂在膝上的手,不由指尖微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