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0页

今天这台机车负载不多,后面的只是客厢,没载太多货,所以速度很快,超过了60kh,在铁轨上轻快地前进着。黑色的圆柱形锅炉冒着烟,两侧的气缸不断释放出蒸汽,前排的红色排障铲威武霸气,间断鸣起的汽笛更是令人心旷神怡——至少在火车爱好者眼里是这样的。

这列车逐渐驶向了平阴县,不过却并未驶入火车站,而是向北一拐,在一处大工地前停了下来。

一队近卫兵下了车,检查周边安全后,郑绍明和陆平两人自车上走了下来。

“宰相大人好!陆国公好!”工地的负责人是一位资深劳工,在临时车站前摆了花,拉了横幅,恭恭敬敬迎接来视察的两人。

郑绍明脸上一窘。说起来夏国今年正式建制,他在其中也大力推动了,因为明年他的第二个任期就结束了,今年改制,还能混上“第一任宰相”的名头。但是真被人从首席改口称呼宰相,还真是不怎么习惯,鸡皮疙瘩都出来了。

陆平倒是面色自若地对负责人摆手道:“行了行了。老黄不是我说你,别跟你那些新手下学溜须拍马的那一套,咱华夏不兴这个!好了,赶紧撤了,看在你多年辛苦的份上,也不记过了!”

黄负责人脸上流汗,赶紧带人收拾会场了。

郑绍明笑了笑,然后看向北方河上挺立的六个桥桩和已然有了个雏形的桥身,赞叹道:“自古以来,从未有人能在这般大河上建桥,而如今就要在我们手上实现了!”

这处工地,正是平阴清河大桥的建设工地。

黄河大决后,梁山泊日渐枯竭,南清河几近断流。北清河要好一些,有其它水源所以并未断流,但也水量骤减。这一点对于过去的航运来说是个麻烦,但对于新兴的铁路系统来说却是个机遇——现在北清河宽度和深度都大幅减小,正是修建一座大桥,将河北山东两省紧紧联系起来的好时机。

经勘测后,铁总决定把第一座清河大桥放在平阴县,当地临近上游,水量较少,河道较窄且较平缓,而且不会干扰到太多航运,铁路正好可以顺便延伸过去。

清河大桥和之前成功修建的大沽大桥、沂沭大桥、滦河大桥等一系列大桥采用了同样的工艺,都是先趁枯水期用大木在水中围出一片不透水的密闭区域,类似后世的沉箱工艺,再在内部填充土石、钢筋、水泥,筑成桥桩,然后再搭建上桥面等后续设施,构成完整的大桥。但相比最初的简陋条件,如今用的水泥、钢材等材料的质量都上了不止一个台阶,工程师和技工也多了许多,还配备了许多人力和蒸汽机械,工地上处处可闻机器的轰鸣声,施工能力相比过去不可同日而语。

经过一年多的修建,这座大桥初现雏形,如同一条巨龙般横跨两岸,也无声称赞着华夏国的力量和气魄。

郑绍明站在岸边,看着高耸的桥桩,心旷神怡,忍不住对陆平问道:“今年之内能完工吗?”

陆平笑了出来:“我说宰相大人,你是想早点建成,好搞个献礼工程么?”

郑绍明老脸一红,羞道:“呃,哪有,大桥早日建成,也好早日通车沟通南北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