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8页

“末将在。”

“本将将现有的三万余人进行打通整编,编成三个没有炮团的纯步兵师,每个师一万战兵。本将现在给你一个师,由你率军向西北朝着巴特那城进军。注意,不要走得太快,务必要和后方的本部时刻保持联系。”

“末将领命。”

“张宏。”

“末将在。”

“以你的海军陆战队第一师为主,本将给你补充一定的工兵和随军民夫,然后你部转身南下,在加尔各答那个村子附近规划河道,兴建港口,选择高地兴建营房。为曹将军的主力大部队的到来做好准备。”

“末将领命。”

“李纯忠。”

“末将在。”

“近卫师暂时驻守在此地,继续派出少量部队‘邀请’附近印度百姓来本地务工。我们要把这个阿散索尔镇建设为进可攻退可守的要塞。”

1632年9月1日,在阿散索尔镇休整了一段时间,特别是把发霉的全军都‘烘干’后,刘招孙开始再次派出部队前进了。

与此同时,莫卧儿帝国这边也有了反应。

首先完成部队集结的,是比哈尔邦的武装力量。不过赛义德总督手下的人马,此时也不过三万余人,其中有超过两万五千人都是临时集中起来的民兵类人员。

没得办法,此时的莫卧儿帝国虽说有四十万常备军,但还是那句话,这会儿的莫卧儿帝国朝纲严整,一方面是常备军主要都集中在德里和阿格拉两地,一方面是地方的总督们无权调动太多的常备军。

不过虽说这样一来,导致帝国动员的效率低了点,但无论如何,都比历史本位面上的18世纪,面对英国人的大举入侵,莫卧儿帝国各邦总督各自为战,一盘散沙好多了。

具体到比哈尔邦动员起来的这三万人而言,那两万多民兵就不必多说了:这个时代拿着冷兵器的,面对穿越者的军队时,基本都只能算是炮灰。而真正给赛义德总督一定信心的,是他的五千常备军里,有一支由两千锡克族人组成的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