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页

“正是。”

张渠面色严肃起来,沉声道:“御史台是国之喉舌,有风闻奏事之权,无论上什么本按理说都没有问题,但是如今御史台的御史,分明是受人指使,恶意攻击太子,这本也没有什么关系,毕竟没有真凭实据,也不会有什么结果。”

张渠苦笑道:“可是咱们这位太子殿下,偏偏是个小心眼,眼见就要拿御史们问罪了,这件事情闹大了对谁都不好,陛下那里说不定也会生气,还请严公略微拘束一下手下人,让他们歇一歇。”

说到这里,张渠苦笑道:“否则,承德一朝,就要有因言获罪的先例了。”

严轱摇了摇头,声音平静:“张相,这件事你管不了,下官也管不了,只能听之任之。”

张渠皱眉道:“严公是御史台主官,御史们上书都要经过严公这里,如何管不了?”

严轱摇头道:“御史台内部派系林立,京城里哪一方势力没有在御史台安插几个人?下官若是扣住他们的奏书不给上陈,便不知道要得罪多少人!”

“张相,下官已经是要乞骸骨告老的年纪了,您总不能让下官在这个时候得罪人吧?”

张渠有些怒了:“都不愿意得罪人,总不能让大晋的朝堂乱起来罢!”

这位御史大夫又喝了一口茶,然后低声道:“浩然公,谁也不想让朝堂乱起来,但是如今几位皇子相争的势头已经不可阻挡,你我都一大把年纪了,且坐下来看一看热闹,就不要插足进去了。”

“老夫忝为左仆射,焉能见朝堂混乱坐视不理?”

“你理不了。”

严轱摇头叹了口气:“浩然公,你是个绝顶聪明的人,只是身在其位有些当局者迷了,浩然公不妨想一想,太子名分都已经定下来了,为什么另外三位皇子还没有就藩?”

按照大晋的规矩,皇子如果失去了继承权,就要被分封到各个地方成为藩王,承德天子十余子,除了留在京城的这四个皇子以外,其他的早早的都到各地就藩去了。

张渠脸色难看。

“严公的意思是……”

“浩然公知道便好,就不要说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