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光卫

铸工先锋 文耕骏驰 1269 字 1个月前

楚迁说:“整个银河。”

奇岩梁说:“这是光学研究院,不是天文院吧?你原来是做地物光谱的吧。”

楚迁说:“做的比较杂。对地观测使用地物光谱,对天空使用映射网络。利用塞曼效应也可以进行天体的检测。这只是映射网络的其中一个应用,我对天文了解的并不多。基本的原理是这样的,整个银河系的信息可能会投射到某一个区域,然后我们和这个区域建立联系。这个区域称为中转池。就好像信号基站一样。也就是和银河系的其他地方进行通信,当然我们现在还不敢进行通信,只是用来检测观察。”

基站是无线电台站的一种形式,是指在一定的无线电覆盖区中,通过通信交换中心,与手机终端之间进行信息传递的无线电收发信电台。简单的来说,基站用来保证用户在各个位置手机可以随时随地保持着有信号,可以保证通话以及收发信息等需求。基站通过天线来进行消息的收发。

前向信号的流程是:核心网侧的控制信令、语音呼叫或数据业务信息通过传输网络发送到基站。信号在基站侧经过基带和射频处理,然后通过射频馈线送到天线上进行发射。终端通过无线信道接收天线所发射的无线电波,然后解调出属于自己的信号。

遥远星际间的通讯很困难的,有几个原因:电磁波的传播能量随着距离而衰减。宇宙虽然是真空,但是也会有物质对电磁波进行散射和吸收。背景辐射造成噪音干扰。所以无线电信号经过远距离传输,会变成乱码或大幅度衰落。

有种可能进行星际通信的方式,一种是引力波,时空弯曲的变化以行进波的形式光速向外传播。引力波通信有一个最天然的优势,就是超强的穿透力和几乎无损耗。理论上引力波可以穿透一切物质而不会损失任何能量,这样可以通过它实现星际通信。但其实黑洞和中子星能终结它的传播。

现在所说的映射网络通信,利用中转池。每个中转池根据所连接的映射网络情况,可以包含有一个或多个区域。区域的覆盖范围可以达到几千光年。中转池控制端控制,通常使得覆盖范围会减小,避免对相邻的中转池造成干扰。中转模块主要是完成信号处理、资源的分配等功能。收发模块主要是信号接收和信号转换,由其他远距离星系接收信号到中转池,再转换信号传递给近距离星系。

奇岩梁说:“你所说的中转池,是人为制造的还是天然形成的?”

楚迁说:“就算是制造的,也是其他文明制造的吧。我们现在只能尝试着去使用,并不知道其中的内部具体结构和制作原理。”

奇岩梁说:“你们通过映射网络找到什么新的信息了吗?”

楚迁说:“我们接收到的信息只是一堆乱码,也不知道是有用的信息还是噪声。也许还需要找一些语言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