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9页

陶渊明和刘雅也号称名士,却无法与谢安相比,也难怪他这个不为权贵折腰的高洁之士要应邀而去,他应的是谢东山之邀,非谢太傅。只是不知被招去做什么。

“何时能归?”

“先生说,少则半月、多不过月余便可返回,子骥先生有要紧事吗?”

“你家先生送书于我,言道武陵有溪,沿溪有桃树……算了,待你家先生回来……”

“子骥先生说的是桃花之源?”

刘雅本待放弃,此刻又忍不住惊喜:“你知道?”

童子道:“那武陵渔人曾来我家告知此事,央我家先生助其寻访,只是语焉不详,我家先生去了一回,也没见到什么桃花。刘太守也去了一回,同样一无所得。”

每个人都相信自己是最不一样的那个,别人无所得,自己肯定不会如此,于是刘雅连忙问了武陵渔人的所在,赶去寻找。

渔人很好找,刘雅见到他的时候,他正在溪边钓鱼,刘雅在旁边看了多时,终于忍不住上前搭话。

“这位渔翁,敢问是祖上传下的垂钓之术么?怎的如此之快,几乎下竿就有。还是说,这鱼竿是件宝贝?”

“贵人过誉,小人哪里有什么家传之术,小人就是个普通渔夫,这鱼竿也不过是根竹子,不当半个钱。小人钓得快,实赖这根鱼线。”

“哦?能借我一观否?”

“有何不可?看就是了。”

刘雅接过来看了半天,也没发现什么异常,以真元探之,普普通通,唯一的奇特之处,就是看不出是什么材质,于是还给渔人。

“看不出什么东西打造的吧?小人寻了很多人都说不知,但一下钩,片刻就是一尾,每天收获个百八十斤不成问题,不过半年光景,小人家里也起了三间瓦房。”

“这是从何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