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页

贵妃点了点头:“圣明无过陛下。”

天子想了想,道:“既然将政事堂交给他,就是让他好生打理的,有什么事非要我去头疼?你让他和韦见素、房琯商量就好了。我如今一刻也不能耽搁!”

贵妃沉默少时,问:“有希望么?”

天子笑了笑,拢了拢她的发髻:“这是唯一的希望。”

贵妃轻叹一声,转身时又被天子拉住,在她唇上轻轻一触,贵妃羞道:“三郎!”

天子哈哈一笑,旋即正色道:“相信我,一定能找到出路的!”

贵妃点头应道:“嗯。”

天子又道:“对了,传话给国忠,不管益州如何处置,鲜于向不能杀,他昨日才献入内帑一亿钱,我知道他的境况,已经是他如今的全部身家了,此为功臣,不能让其心寒。另外,再让国忠送十亿钱来,限期半年。”

贵妃将天子的旨意传到杨国忠面前,这一刻,杨国忠只觉压力山大,他以前不为右相之时,不用操心那么多,如今坐上了这个位置,方体会到当年李林甫的感受。

如今的朝堂,每一文钱都有大用,怎么才能拿出钱来送入宫中?

昏君!

这一刻,杨国忠心中忿忿不已。

第六十五章 议和使者

政事堂的议事依旧在进行,经过三天的讨论后,杨国忠采纳了韦见素的建议,派人和顾佐沟通——怀仙馆是益州事变的主要发起者,这已经是朝中共识。

韦见素提议,派遣大理寺评事元载前往益州,他道:“元载此人,与顾佐有旧,曾有人见过他与顾佐在春香酒楼饮酒。”

杨国忠有些犹豫:“此人官职太低,恐难入顾佐眼中。”他的顾虑是有道理的,派去的人分量不重,顾佐难免怀疑朝廷的诚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