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0页

说到这个,孙琦显得尤其兴奋,又道:“在倭国方面的人,已经亲自打探过,那边的消息是说,特别是那个石见银矿,可能所蕴的白银,为天下之最,大明历朝历代所发掘的矿脉,都不及它的一成。”

什么叫金山银山,这就是金山银山哪,孙琦显得很激动,银子谁不喜欢来着?

孙琦不由感叹道:“那么可观的银山,那些卖地的倭人诸侯知道后,都已经后悔莫及了,若不是镇国府水师凶名在外,说不定他们早就掀桌子反目了,呵呵……你看,什么时候可以开始开采?”

叶春秋沉思了一下,才道:“这个消息,要立即放出去,除此之外,这些金矿银矿,算是镇国府的营收。”

“什么?”孙琦不由低呼了一声,显得有些诧异,随即道:“其实,当时买地的时候,用的乃是春秋的银子,虽然花去的银子也不多,可若说是春秋的私产,也不为过,可一旦纳入了镇国府,这就等于其中有七成的好处,可都要拱手让人了。”

叶春秋抿嘴一笑,从容地道:“舅父听说过立木为信吗?”

孙琦听罢,显得不明所以。

看着孙琦一脸狐疑之色,叶春秋只好道:“哎……舅父从了这么多年的商,难道还没看出端倪吗?咱们大明哪,实在是安逸了太久太久了,在大家眼里,除了咱们大明,哪里都是化外之地,除了咱们大明,这天下就没一个不是穷得像是叫花子似的蛮夷,舅父,你说,若是当初的你,有人让你下海,你会肯吗?”

“我?”孙琦没有多想,便摇头道:“不成,这可不成,几年前的我啊,虽然只是开了一家小药堂,勉强一家老小混个温饱,可是啊,我上虽无老,下却有妻儿的,下海……这不成,人离乡贱,更何况是下海呢?”

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表率

一听到叶春秋这个假设,孙琦没有多深思,便如拨浪鼓似地摇头,很显然,对于下海,他是带着本能的恐惧的。

叶春秋心里想,这个舅父现在每天都在招商局里见着各种形形式式的人,还打理着镇国府里许多的事,已算是见过了许多的世面,很是练达,通情达理的人了。可即便是如此,他一听到出海,第一个反应就是摇头。

可以想象,这个中央王国,实在是太久太久没有海洋的记忆了,如孙琦这样的人何其多,对于那波涛万里的汪洋大海,都有一种出自本能的畏惧。他们沉湎于乡土之中,已经舒适惯了,即便只是乞儿和流民,多半也只想着从这个州府流至另一个州府,从不曾有下海的念头吧。

说穿了,大海的恐怖,已经形成了某种固化的观念,所以叶春秋从倭国得来了五百万两银子,为的就是提振股东们的热忱,为了让镇国府水师得到更大的支持,那么现在叶春秋的这座金山银山,又是为了什么呢?

叶春秋心里想,佛朗机人在这个时代,为何出海,非要一路向东?即便是后世,美利坚人要招募华工去做劳力,也照样营造了一个所谓遍地是黄金的概念,吸引人前去。

叶春秋想了想,正色道:“对啊,舅父做了这么多年的买卖,这些年来,见识的各色人等也多了,便是外藩人,也是不计其数,即便如此,舅父照样是害怕出海,更别说是那些寻常的百姓了,他们的目光短浅,绝大多数人,平时可能八辈子都没有离开过家乡二十里之外,难道舅父认为,镇国府的一句开海,就会有无数人趋之若鹜吗?长久以来,咱们大明就好像被锁住了一般,这一锁就锁了一百多年,曾经接触过汪洋的人,早已化作了黄土,祖辈们留下的记忆和资料,也被某些别有用心的人付之一炬,从此,这下海就成了王洋大盗们的勾当,成了一群城狐社鼠们见不得人的勾当,舅父,现在的风气,除了下海的恐惧,还有许多的顾虑,在天下人眼里,但凡是下海的人,便是盗贼,怕是一辈子都教人抬不起头来,要知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想要扭转这个观念,谈何容易?这不是一朝一夕能办成的事,而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让这成为一个风尚,让许多人知道,这大海之中,有无数的宝藏,但凡是能下海的人,便可挣来无数的富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