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页

剑徒之路[校对版] 惰堕 1761 字 2022-10-21

李绩从李瘸子家借出最后三本书,时间比他预想的要快很多,一来他的阅读速度够快,二来李瘸子藏书中也有一部分毫无用处的闲书。走到属于他的石壁最高处的窑洞,盘腿坐下,最近他喜欢上在这里看书的感觉,够高够安静。

看不到一个时辰,重要的东西已基本浏览完。看时间还早,便合上书简,低头沉思起来。想到深处,不由拿出一只书简,这是他作的笔记,记录了很多他认为很重要的东西。

道本无言,非言则无,以显其道……道士朱本玄号洞庭子,少既好道,无缘登仙,乃以儒入官,为洞庭国三江州牧,因百姓苦三江水患日久,遂集举州之力围三江堰引流造田,三十年矢志不改,期间国君屡次以首宰相邀,俱辞之……三十六年后,堰成当日,白首本玄,夜宿江堰,一昔悟道,享寿百八十载……摘自《度人经》。

夫道在乎神妙,万化而不在乎周知万物……卢城董汉卿,幼遭巨变,阖族为人所害,唯彼侥幸,离乡远遁……二十载后持剑而归,诛仇敌阖族314口,是夜,卢城血光冲天,有长啸鸣空,人不能近,以此感道,踪不可闻……摘自《西升纪》。

道无体,以道应世者,是事非道,道无方,以道寓物者,是物非道……岭南郑公化,科举四十年未得录,然年近六旬一朝题名,涕泪指天,感道语玄,遂弃学入道,终隐南山……摘自《方壶外史》……

这样的事迹还有很多,李绩一一记录,千数百年来,竟然写满大半只书简。这些都是凡人一夕悟道的典范,所涉及人等,一非惊天动地人物,二非修习有感气通灵之法,竟然都能于平凡间骤然感气入道,让人深思。可能书中免不了些许浮夸,但基本事实不假,李绩正试图从中找出一些共同点来。

朱本玄,喜欢修道却没有机缘,于是入世做官。州牧,大概类似前世高官的职位,三江地区水患成灾,百姓苦不堪言,于是他花了三十六年的时间为百姓修了一座类似都江堰一样的水利工程,造福百姓。江堰修好那日,老朱在堤上感慨,大约就是赋诗作文之类,然后,他悟了……

董汉卿,应该是小时候一家人都被人杀了,于是外出学艺,二十年后学得武艺,回来便杀了仇家全族314口,这份仇恨一得报,于是,也悟了……

郑公化,范进中举似的人物,就是个一心科举的书呆子,等年纪老了才终于考上……他却比范进强的多,范进是高兴傻了,他则是,悟道不侍候了……

这样的人物有很多,一定要找出一个共通点的话,那就是悟道都在完成毕生心愿之后,这世上能达成心愿的人无数,为什么他们就能机缘入道?李绩思考着……

愉快,放松,快乐……是一种从内到外的放松,从肉体到心灵的愉快,一种压抑到极致忽然得偿所愿的快乐,这种状态,甚至能帮助一个未修习功法的普通凡人感气通灵。

应该是这么回事,李绩旋既皱起眉头,‘我特么上哪找这种状态去?搞个造福人类的大工程?没这能力……科举四十年?那人生还有何乐趣可言……杀人几百口?这个倒是勉强做的到,问题是没仇人啊,乱杀无辜,别说感气悟道了,恐怕早就心魔丛生了吧……’

李绩对感气依然一愁莫展,他没法做到那种极致的快乐放松,但他总是在想,小快乐总是有的,如果再加上感气通灵之法呢?也未必没有机会……不管这么样,总比在石壁上当苦行僧强的多。

这一日,石壁最高处李绩洞窑前,栈道上摆满了吃食酒水,李绩和法远正举杯对饮。

“小兄弟这是第三次渡气吧?有某这三十日法力支持,你大约也可支撑到三月期满,若还是不成,剩下几天也勿要再花钱渡气了,省下十两金子,在凡世也是好大一笔呢……”法远容颜憔悴。

“师兄放心,绩理会得。”知道法远是好意,不想自己白白花钱浪费在注定不会成功的感气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