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8页

……

谅山这儿已经接到了消息,郝政对此,却也有些不知如何应对,与门客们议了几日,事已至此,大家自然而然,便开始从实际的角度出发了。

假若郝政乃是从前那个松江的郝政,只怕对于柔佛,至多也就口头上给予一些宣慰,大不了,形成一个新的藩贡体系,因为那时候的郝政,终究还是士绅,虽也做一些买卖,却不过正经营生,只是用来补贴家用罢了。

可是现在却是不同,郝政本身就是个财阀,在他的背后,更不知有多少个牵涉到利益的商号,因此,柔佛之事,对于这个新的利益集团,看到了机会。

谅山需要市场,需要一个更为广阔的市场,现在柔佛送上了门来,自然绝不能轻易放过,门客们立即制定了规矩,其一,要求柔佛撤销所有关税,其二,派出大量人员,辅导新柔佛军政事,其三,研究制定未来柔佛与谅山铁路修建事宜,其四,为保障新柔佛利益,将在马六甲区域派驻一支兵马。

除此之外,由于新柔佛财政紧张,尤其是修建铁路,所需的银两怕是难以筹措,郝家愿意为新柔佛出这笔银子,这笔银子足有五百万两之多,可是郝家却要求租借九百九十九年马六甲海峡附近的土地,这个要求,乃是郝风楼自金陵修书强烈要求的,眼下,那里虽也有几处港口,不过海运并不发达的现在,说它是不毛之地,也不为过。

一块一个谅山县这么大的土地,足足糜费五百万两纹银,这在现在,绝对是一笔不错的买卖。

第七百一十九章:摄政

其实种种办法,只是暂时的草案而已,真正磋商起来,却是另一回事。

而对于郝家来说,真正有用的却是第一条,即所谓自由通商,减免一切关卡税赋。

至少在谅山资政局的内部,几乎所有人对这一条是最为期待。

因为看上去,这一条是十分公平,柔佛国向交趾、定南减免一切关卡税赋,同时交趾和定南也同样向柔佛减免所有税赋,可是实际上,却全然不是这么一回事。

财阀大抵上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生产财阀,他们提供资金,投入到生产中去,根据需求的多寡,努力生产各种商品,而在生产的过程之中,为了增加效率和减少损耗,就必不可少在生产工艺和生产规模上下功夫,就以眼下谅山的马车行为例,同样的生产马车,最初始的时候,人们购买马车,只是用来代步,可是渐渐的,开始对舒适性有了更大了要求,可是千万不要小看这么一丁点的舒适性,很多东西表面上只是减少了一丁点的颠簸,可是需要下的功夫,却绝不轻松,没有日积月累的积累,聘用不起那些顶尖的能工巧匠,根本不可能在谅山市场竞争。

而如今,谅山的车行,只剩下三家,这三家车行的马车几乎畅销半个大明和整个西洋,渐渐口碑建了起来,达官贵人、千金巨贾们都以能拥有这样的马车为荣,正因为马车的畅销,才使得车行的盈利极大,盈利越大,他们越舍得在匠人身上下功夫,肯给予他们更好的待遇,这天下最好的巧匠,几乎都被这三大车行搜罗,其他想要从事这个行业的,基本不具任何的竞争力,结果导致的就是车行赚的越多,与后来的竞争者拉开的差距就越大,以至于到望尘莫及的地步。

其他的行业也大抵都是如此,谅山齐聚的基本上都是生产性的财阀,如今他们的产业已经开始向定南和交趾等处渗透,利用自己的资金、技艺、规模优势,大量的生产各种商品,同时在生产过程中,不断的改进工艺,不断的扩大规模。

同样的谅山布,在生产过程中,不断效率是其他地方的数倍,质量更是不知好上多少,价格却是比其他布匹要低的多,究其原因,无非就在这上头。利用这种优势,这些生产财阀们可谓大赚特赚,并且继续投入,保持自己现有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