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页

听了李诚中的询问,冯道犹豫片刻,终于还是决定将自己的想法出来。他点了点头,见堂上军将们都将目光齐刷刷注视到自己身上,于是开口道:“某虽然不晓军事,却也能听得出来,藏明所说的应对方略,无疑当属上策。但某以为,咱们似乎忽略了一个问题,关于人心的问题。

老王爷的暴毙非常蹊跷,他的死因究竟是什么,某认为与那悖逆子必然有极深的瓜葛。故此,咱们营州发出了详查死因的檄文,此乃大义之所在,此为人心之所在。那悖逆子不得不正面应答,同意召集各州大议事,以稳定人心,以安抚士气。

但咱们都知道,那悖逆子是绝不敢真正详查死因的,他来石城的目的,必定是要与咱们营州军决战,他打的主意,定然是以雷霆之势,行犁庭扫穴之实,以兵威压制一切不同意见。详查死因的檄文是咱们发出的,那悖逆子如今也同意就此商议,如果咱们不去石城,岂不是说明咱们心虚了?岂不是反而衬得那悖逆子理直气壮了?

都督曾言,将来的卢龙不会再有那么多军头,将来幽州的将门世家,会与如今有绝大不同。在座各位都会建立新的将门世家,原有的幽州豪门,也不会再如今日一般山头林立。咱们要整合卢龙的一切力量,合力对外,将来咱们还要与河东、宣武争雄,与天下争雄,不仔细处理如今的各州军头,这一切都很难实现。

幽州的几大将门世家已为那悖逆子压制住了,但这还远远不够,还有更多的将门、武人,仍遍处各州、满布军中——尤其是义儿军、蓟州兵、霸都骑这些军队。这一次,不仅三军齐至,其他各州的大小军将们也都会聚于石城。如果咱们能够堂堂正正应邀参与,直斥其非,并以强硬应对强硬,彻底击败悖逆子,让各州都能见识到咱们实力,那么不仅此次幽州唾手可得,将来整合卢龙、扫除军头的难题也可迎刃而解。

当然,某不知能否在石城应对义儿军、蓟州兵和霸都骑三军合击,这一点仍然需要都督和各位的斟酌。某只是将所思所虑道出,究竟应该如何做,还需都督决策。”

冯道说完后,大堂上一片默然,众人都在仔细思索冯道的意思。

实际上,冯道的建言和韩延徽的策略都有道理,不能简单的以谁对谁错来区分。韩延徽的策略是从纯军事角度来考虑战事的,选择在平州城与刘守光决战,在军事上有天然的优势,在作战时的把握性要更大一些。

而冯道的建言,则完全是从政治角度来考量的,重点在于争夺人心、争取大义,同时为下一步李诚中在军队扩张上的纯军事化建设扫除障碍。但相应的,在军事作战上要面临幽州方面很可能发起的三面合击,战术上处于劣势。

二者都有道理,就看怎么权衡。

第三十六章 卢龙节度(五)

李诚中沉吟良久,不得不承认,还是那句老话(实际上是后话)说得好,军事是政治的延续,任何军事斗争,都必须服务于政治。

如果单就军事作战而言,无疑将战场摆在更靠近榆关和营州的平州城要好很多,不仅可以最大可能的摆脱被三面夹击的战场劣势,还能与榆关起到更良好的军事互动。但正如冯道所言,当初要求追究老王爷刘仁恭的死因,号召卢龙各方共查真凶的檄文是营州发出的,现在刘守光正面应允了这一要求,不管他打的是什么主意,但如果营州方面不坦然面对,而是表现得畏畏缩缩,在卢龙各军、各州面前,将是个什么印象?

当然,李诚中和营州军将们或许可以很硬气的表示,他们不在乎那些大大小小的军头们到底怎么想,以营州军的实力,他们完全有能力将卢龙各州一一推平。别说这些军头们已经被刘守光等人扫除了一大半了,剩下的也没什么实力可以对营州说不,只要打掉现在尚存的义儿军、蓟州兵、霸都骑三大军头团体,整个卢龙在营州军面前就将再无抗手。

但人心这个东西,是很奇妙的事情,大义这杆旗帜,也相当玄虚。在这个武人当道的时代,维系卢龙割据政权存在的基础,只有军队,而军队组成的基石,则是大大小小的武人团体。李诚中的营州军是不允许小团体和小山头出现的,这与卢龙的传统不符,也与卢龙的基石相抵触,要想掌控卢龙各州,就必然面临如何应对山头主义这一卢龙传统的大问题。

冯道的话里,还有很多未竟之意,也许其他军将们听不出来,但已经久居上位的李诚中却听得相当清楚。要想不被人心干扰,只有两条途径,要么争夺人心,要么消灭人心。换句话说,要么争取武人们的支持,要么将他们全部从肉体上消除。后者显然是不太可能的,不仅技术角度上比较困难,而且也很可惜,这些有着丰富战斗经验和技巧的武人团体,如果吸收和运用得当,将是卢龙军一笔极大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