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二章 大明旗帜飘扬

向太庙献的俘虏,自然是以蒙元皇帝爱猷为首的一众王公贵族。

按照朱瀚的漠北政策,对这些被俘虏的蒙元贵族采取了抓大放小的办法。

像是蒙元皇帝爱猷和各个东道藩王,一律把他们押送到了南京进行献俘仪式然后圈禁。

而那些中小贵族,比如在北平府逐步汉化的恩克等人,则是授予他们官职,然后把他们放回到草原上,成为大明王朝在草原上统治的中下层力量。

所以这样一来,只有蒙元皇帝爱猷和那些藩王们在京师应天府上演了这一出太庙献俘的好戏。

因为经过了蒙古人将近一百年的统治,汉人许多礼仪都已经有所缺失。

所以大明王朝建立之后,老哥朱元章便在朱瀚的建议下,对于缺失的礼节全面采用唐代来弥补。

所以这一次太庙献俘,也是基本沿袭了唐代的礼仪流程。

在礼部尚书的引领下,先是向太庙的列祖列宗,也就是老朱家的那些祖先们,献上太牢之礼。

随后大明皇帝朱元章来到太庙前方的高台之上,礼部尚书在高台下面宣读了此次北征捕鱼儿海的捷报。

捷报宣读完毕后,紧跟着有一百零八个宫廷乐师演奏的雅乐奏起。

在气势恢宏威严的雅乐当中,三千名大明精锐锦衣卫身着光鲜的铠甲,手持锐利的各色兵器,太庙前方缓缓向前一路来到了高台之下。

“大明!”

“万胜!”

锦衣卫立定之后,三千人立刻气沉丹田,用力喊出来威武的口号。

紧接着,三十六门黄铜火炮依次发射。

轰轰轰!

这是朱瀚在唐礼的基础上增添的大明特色,毕竟火炮这玩意儿就代表了武德,不用不行啊。

在三十六响的火炮之后,整个太庙广场上的文武百官、士农工商贤良和藩属国使者,无不被这一番华丽的开场给震惊到了啊。

足足三十六门黄铜火炮!

且不说他们的威力,光是这青铜炮每一门上千斤的造价,就绝对不是一个小国可以承担的。

而大明王朝却把这三十六门贵重的火炮,仅仅用来在太庙上进行献俘仪式。

可想而知对于那些周围的藩属小国,可是多么的震撼。

朱瀚的这一招,主要的目的也正是用这个来震慑周边的各种势力。

在火炮鸣放之后,太庙的献俘仪式也正式开始。

紧接着,由礼部尚书和刑部尚书二人交接完成了仪式的主持,下面的仪式将由刑部尚书进行主持。

只见刑部尚书带着十名刑部官员为引导,在他们的身后有上百名身着白色囚服、披头散发、双脚赤裸的蒙古俘虏,一个个垂头丧气的跟着走进了太庙的广场。

在这个时刻!

文武百官和民众代表们都已经听从洪武皇帝的命令,全都站立了起来!

所有人的目光齐刷刷看向了这些蒙古俘虏。

只见为首的之人,正是身形矮小的小皇帝爱猷。

自从去年秋天被献俘应天府之后,爱猷的日子其实也还算好过。

每天好吃好喝,现在不仅长胖了,而且还长高了不少。

但是,在一群威武雄壮的大明锦衣卫士兵跟前,还是显得有些软弱无助。

这时候,刑部尚书把所有的蒙古俘虏带到了广场上,然后开始大声宣读手中的一份文书。

这份文书乃是刑部所有的臣工拟定,是一份议罪书。

被议罪的人,当然就是以爱猷为首的蒙元诸人。

他们犯下的都是战争和反人类罪行,虽然还没有这两个词,但是为了给鞑子定罪,朱瀚是不辞辛苦的连夜制定了这两个罪名。

在刑部尚书朗读完了他们这些蒙古俘虏的罪名之后,便跪在地上向大明洪武皇帝请求,对这些俘虏施加惩罚。

按照上古时候传下来的礼节,一般来说,献俘太庙有两个最终结果可以选择。

首先一个是把所有的俘虏都给砍了脑壳,用他们的鲜血来祭奠祖先和战士的将士百姓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