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大明之国,华夏国中国!

朱瀚也清楚,像朱元璋这样的人,穷日子过习惯了,再想改变已然是非常不易,干脆也不再提,招呼着朱元璋过来,然后拿出来精酿啤酒:“来吧哥,这是咱大明的酒厂新出的啤酒,好喝不上头,你尝尝味道。”

啤酒的工序并不复杂,就是储存的时候有点难,朱瀚也没办法管那么多,他先把东西造出来,至于以后能不能做到长时间储存,那就看大明人的智慧能不能将其研究出来了。

朱元璋喝了一口啤酒,咂咂嘴:“没味啊,还是喝点能上头的酒吧。”

朱瀚只好给他取了两瓶白酒,两兄弟一人一瓶的开始喝。

两人喝了几杯酒,最后的话题还是要归结到大明的发展中来:“七五,咱这次去外面转了一圈,才知道以前咱就是井底的癞蛤蟆,也相信了七五你说的话,这天下……就是一个球。”

朱瀚没说话,朱元璋感慨归感慨,可他来找朱瀚,绝不只是感慨两句就算完了,肯定还有其他话要说。

朱元璋说了下自己的发现和感慨,然后回到了如何治国的问题上:“七五,之前你跟我提过的算学,你说应该怎么整,才能让其纳入到朝堂吸收人才的范围?”

朱瀚回答了两个字:“建学。”

“哥,我说的学堂,不是现在只学四书五经的学堂,而是囊括科学以及文学的学堂。”

朱瀚把他的计划说出来,让朱元璋听到后感到头皮发麻:“每个县,甚至每个乡里,都要有学校,这个学校是属于教育部门,请的先生有自己的编制,他们负责教授算学和文学。”

现在还没有生物学以及物理化学,只有文学和算学两门课,如果再加上兵学,这就足够了。

朱瀚继续对朱元璋道:“不过,现在我们能找到的人才太少,也没有如此多数量的教师,我们只能从应天或者北方选择几个城市,让他们来教授算学,等越来越多的人才被培养出来,我们的教育体系才算能够完成。”

每个乡里都要有学校……而且教师还是国库给发钱,这得有多少老师?得花费多少钱?

想到会从国库里发出去的钱,朱元璋就一阵心疼,可他听到朱瀚说的话后,又忍不住向往起来,如果能把学校普及到乡村,那就说明大明的孩子都有书可读,未来大明的人才必然会出现井喷的局面。

想到大明本土,还有比大明本土多许多倍的海外飞地……朱元璋就觉得投资办学的那些钱花的很值得。

“干!”

朱元璋眼睛红了起来,对朱瀚道:“等咱死之前,咱一定要把学校办起来!”

说到这儿,朱元璋顿了一下,对朱瀚继续道:“这件事,咱准备让标儿做,七五你觉得咋样?”

“嗯?”

朱瀚看着朱元璋,有些惊讶。

自己这位老哥,竟然舍得放权了?

“这个嘛,也不是不可以……哥你怎么想的?”

重新把皮球踢给朱元璋,这是他们父子俩的事,朱瀚只负责出主意,怎么做得是朱元璋和朱标来做。

“你小子,还担心我会和标儿争权不成?”

朱元璋翻了个白眼,然后对朱瀚道:“咱出去一趟,才知道大明有多大,七五你说外面的那些土地,咱是不是也要管理?”

听到朱元璋这么问,朱瀚就明白了。

合着自己的老哥出了一趟门,野心也变大了,看不上大明本土这么小的地盘了啊。

朱瀚看着朱元璋询问道:“哥你想怎么办?”

“我想让标儿继续监国,夯实本土基础,标儿做的很好,而且现在处于发展阶段,其中的细节需要群策群力,而不是搞一言堂发展,标儿做的话比我更合适。”

朱元璋分析的透彻,这也得益于他在大明本土看到的各个行省的发展情况:“但其他的地方,基本上都是在野蛮发展,高强度的压榨百姓并不是好事,再者海外飞地基本上都是咱大明的军士,他们管理起来太过粗暴,标儿性子太软,估计处置不好。”

朱瀚点点头:“嗯,也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