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页

林国栋小朋友负手而立,淡淡道:“这样也好,不考不知道,一考吓一跳。”

“形势比人强,他们也有自己的难处。”林桥则道:“不是每一种传统艺术,都能跟相声一样落地摆摊,就能搭伙起灶的。搭戏台子的花费非常高昂,光是一套好的蟒袍就要花费几万,这些地方剧团资金短缺,买不起十几套好戏袍,自然也就无法演出。”

陆熙年则道:“就算买了以后,听戏的人少了,没有观众,摆着不穿也是一种浪费。”

“所以,地方剧团的戏袍都很粗制滥造。很多剧团连一套好的头面都凑不齐。”林桥接茬道,“而且演员之间的水平差距太大。好的角儿都离开了地方剧团,去了北上广发展。留下来的水平也就越来越烂。”

旁边的摄影机记录下了这一幕幕,当然还有两个人之间的谈话。

林桥和陆熙年谈话期间,总导演也没有插进话来,这就是让行家来参加节目的好处,他们能聊得上来,都知道对方在说什么。

只不过,这也太聊得上来了……

两人忘乎所以地聊了两个小时,他们谈的都是关于戏曲传承方面的现状,期间金句频出,观点优秀,连编导都在啧啧赞叹,“这两个小时说的话,都能做成十期节目了……他们真是志同道合的知己。”

没错,知音难觅,陆熙年也是戏曲文化爱好者,林桥算是他第一位红颜知己。

直到上午的考核结束,陆熙年才道:“你唱太平歌词很好听,还会唱其他的戏曲吗?”

“京剧、越剧、黄梅戏都会一点吧。”

林桥往谦虚了说,她擅长唱京剧中的青衣花旦,从5岁开始学习这些。

因为唱戏的人,最好的学龄段应该在4-6岁之间。也就是所谓的童子功。能够成名的京剧角儿们,往往都在这个年龄段就打下非常扎实的基本功,往后才能受益一生。

“机会难得,你要不要进去跟老师们交流一番?”陆熙年这是替她考虑,林桥对戏曲的热爱,从她炯炯发光的眼神里就知道。

“好啊。”林桥立即答应。

能够有幸见到这些戏曲大家们,对她来说是非常幸福的开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