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一二二

大秦相国夫人 红姜花 1833 字 2022-10-02

待到女儿们离去,她才从袖子里掏出图纸。

“我听荡威说,蜀地来了不少技艺精湛的铁匠。”赵维桢将薄薄的图纸递了过去:“你们研究一下,能大批量生产么?”

秦央赶忙接过图纸一看,而后愣住:“这不就是长剑……不对。”

他猛然抬头:“君上想制长刀?”

“刀柄作圆环状,就叫环首刀吧。”赵维桢说。

严格来说,这东西叫汉刀。

先秦时期的骑兵,由于没有马具,兵器也跟不上,因而功能主要是协助步兵作战,作侦查与骚扰。

赵维桢将马具拿了出来,秦国的骑兵除却用长矛冲锋外,其余武器多为弩、弓箭,以及长剑等等。

但这样的冷兵器其实不太适合马战。

因而到了西汉时期,骑兵取代步兵成为作战的主要战力后,青铜剑彻底退出历史,取而代之的则是汉刀。

秦央本身就是工匠,他比赵维桢更了解骑兵们的需求。只是一眼,他就看出了长刀的优越性。

“做单刃,是个好主意。工艺就简单很多,也就不怕损耗。”秦央连连点头:“剑为双刃,用起来就需要技巧,单刃可防止兵器伤及自身。如此一来,骑兵在马上的动作可由突刺便劈砍,更容易上劲。”

剑为双刃,单刃就为刀。

那工匠打造时,单刃肯定比双刃更容易一些。

赵维桢也是听到荡威说,蜀地的工匠有着更高超的冶铁工艺才想试试看的。

“你与新来的铁匠们商量一下,”赵维桢说,“能否将刃做薄一些,刀身重一些,用冶铁制造最好。”

在历史上,到西汉末年,钢制兵器已经完全取代了铜兵器,技术相当成熟了。

可惜的是赵维桢不是很懂化学,更不懂炼钢。

她也只能是力所能及地提供生产铁兵器的条件和思路——

而现在,也确实有了足够的条件。

秦央招呼其他铁匠过来,几名经验丰富的老铁匠凑在一起,大致一看,就明白了赵维桢的构思。

“君上所想绝妙!长刀工艺反而简单。”

“刀刃做薄,只重劈砍,借刀身重量加力,倒是个好法子。”

“如此将军们训练骑兵时,也要容易的多。”

根据历史记载,春秋时期就有铁器的使用,到了战国末年,兵卒作战时用的兵器已为青铜器和铁器混合。

至于赵维桢生活的当下,秦国早已开始逐步普及铁器的使用。

原因在于农具的改革与农作物的增加,粮食产量提升了,人不缺吃的,就会去做其他的事情,显然探矿就是其中之一。

墨家子弟又做出了水排,亦是提供了相应的冶铁条件。

更遑论如今韩国为秦国藩国,魏国又为吞并了大半,中原的矿藏也悉数归于秦。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赵维桢始终觉得,历史推进用不着靠一人。

基础生产力提升之后,不用她去做什么,这不是就有吃饱喝足、条件充沛的铁匠,自己开始琢磨如何精进技艺。

那冶铁、制钢的技法不就自然而然地出现了么。

“那就劳烦诸位。”

赵维桢由衷道:“若是能成,秦军将士们不仅是多一份战力,更是多一份回乡的机会。”

秦央兴致勃勃回应:“君上客气了,这事本就是我们的职责。不过……”

“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