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第 290 章

“洪水每年都有,不稀奇。”

“堤坝怎么还是垮了?”

“谁贪了堤坝的钱?”

“六阿哥居然翻车了!”

去年的雨水不算多,建好的堤坝数量也不多,并没有听到被冲垮的坏消息。

但是又一年时间过去了,今年各地都是暴雨,六阿哥和国库出钱又多建了好几座堤坝,没想到还是垮了。

这就跟一直赚钱的聚财童子忽然赔钱一样不可思议,也令人不由自主开始怀疑他到底是不是真的聚财童子。

放到胤祚身上,怀疑的点就更多了。

他太过年幼,近两年研究出来的东西和做出来的种种堪称智多近妖,没问题的时候大家你好我好,一旦出现那么点不好的苗头,所有恶意都冒出来了。

“就说一个四五岁的孩子怎么能够发明这么厉害的东西,敢情还是垮了啊。”

“国库就不该拨那么多银子去建!”

“现在堤坝冲垮了,银子也没了,到时候谁去赈灾?哪来的银子赈灾?”

“建堤坝的钱是不是都浪费了?”

“六阿哥以后还是专心赚钱好了。”

各种各样有褒有贬的议论声传入了各人的耳朵里,众人有志一同地瞒着胤祚,避着胤祚,不想让他知道。

胤祚也就装作不知道,一心研究电话。

直到后一步到来的消息为他澄清:钢筋混凝土堤坝并没有垮,被冲垮的是以前的堤坝。

这时,很多人恍然想起:钢筋混凝土墙壁刚出来的时候,很多人都是亲自用大锤锤过,验证过究竟有多么结实的。

可,大锤子和洪水的威力能一样吗?

有人意识到事情还没明朗之前,不明所以的百姓们被刻意带了节奏,也有人意识到暗地里似乎有针对六阿哥的人,故意把消息分两次传递。

真正的消息迟早会传回京城,那么提前把缺少部分信息的消息传回来有什么用呢?

让百姓排斥六阿哥,怀疑六阿哥,进而让六阿哥对百姓失望吗?是反清复明的势力在其中作祟?

不管他们怎么想,怎么说,都不会再影响胤祚。

旁人的说法与他何干?

他自己出钱建的东西,难不成还要在乎那些根本没因此受益的人说的话吗?谁知道那些言论底下藏着多少鬼?

只要把那些人想成只会躲在屏幕后面瞎逼逼的键盘侠,胤祚就什么负面情绪都没了。

一听说朝廷开始组织赈灾和救济工程,他立即捐了万两。

今年的木兰秋狝、冰嬉还没开始,这两样都费钱,国库能抽出来赈灾的银两并不算多,但也不少。

胤祚一捐,康熙、太皇太后、兄弟们捐了,嫔妃和公主们捐了,大臣富商们也捐了。

最后,京城的百姓们也捐款了,每个人都多多少少奉献了自己的一份心意。

可能是京城起的带头作用,也可能是胤祚的影响力,大清各地都有送银送粮送衣的,大家齐心协力地渡过当前的难关。

朝廷赈灾及时,地方官员控制得当,将灾后的疫病控制在小范围内,没再造成二次灾难。

经过此次暴雨和洪水,大臣们看到了钢筋混凝土堤坝挡洪水的能力,建议建造堤坝的奏折一份份地送上了康熙的龙案。

就连往日那些吝啬的户部大臣们,在折算过钢筋混凝土堤坝的建造价格和今年赈灾所花的银两之后,也没了激烈反对的理由。

康熙和太子扬眉吐气,特意把胤祚叫过来,让他看奏折。

胤祚稍稍翻了翻,很平淡地问:“那明年的堤坝不要我出钱了吧?”

康熙犹豫了一下:“尽量。”

他也不想堂堂国事让儿子个人出钱,当皇帝和当爹的脸面都没了,可问题是这个儿子有钱啊,认真起来能和国库比。

太子很客观地说:“国库要花钱的地方太多,能分到堤坝上的就那么点,明年或许能在今年的基础上多建几座,但要想达成你预想的长江黄河那边都建上一圈是不可能的,起码这两年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