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好可怕,我好喜欢!

陈南闻声,正色点头:“我明白。”

于眉再次说道:“小赵,你这段时间做陈南的助手,千万不要答应任何人的许诺,也帮他拒绝这些赴约。”

“小陈,你记住,任何时候,都是实力为王。”

“走捷径能提前到达80分,但是永远到不了100分。”

“叩门考核主要有三部分。”

“第一:中医基础。”

“第二:诊断能力。”

“第三:方药针推。”

“也是三关,三关闯过,就成功了。”

“没有所谓的名额限制,但是,最先通关的人,可以获得杏林苑的积分,这些积分,可以兑换里面的藏书,也能用来交易获得对方的技术。”

“当然了,你也可以分享你的心得,或者用你的东西,比如你最近做的几个课题的名额,或者课题成果,或者专利,或者一些其他人认可的东西,来和其他人交易,获得积分。”

“积分,就是杏林苑的货币,甚至你可以通过这个东西,来获得一些渠道,比如做中药原材料的,可以获得上下游的资源,这个也可以用积分兑换!”

“现在随着时代的发展,你甚至可以通过积分来兑换获取海外的途径,比如哈佛的进修名额,或者某个课题的参与机会,或者说海外一些仪器设备,甚至是技术!”

陈南听着这些东西,顿时瞪大眼睛:“这……海外还有关系?”

“杏林苑不都是中医吗?”

贾门章顿时冷笑一声:“以前是,现在可不是了!”

“杏林苑内,早就多了很多资本和财团势力,美其名誉和国际接轨!”

“去他妈的接轨!”

“出卖中药材原材料是接轨?”

“把中药的检测标准交给国外制定是接轨?”

“还是说是给资本绿色通道是接轨?!”

“去他妈的!”

“我说句负责任的话,中医到了今天,杏林苑有百分之五十的责任!”

陈南顿时愣住了!

这……杏林苑有点复杂啊?

于眉叹了口气:“行了,老贾,消消气,没有意义。”

“这本来就是一种交换和妥协。”

“没有这个杏林苑,也会有其他的组织进行这些事情。”

“起码,你现在在海外的针灸发展的不错。”

贾门章没吭声,他的确是中医出海的一个代表人物,他和倪海厦当时齐名!

两人在海外的时间都很长!

倪海厦院长移民至美国佛罗里达州于1989年开始行医并开设汉唐中医诊所,为了培养储训中医人才、传承经方医学遂于1995年创办汉唐中医学院。

而贾门章在1992年在加利福尼亚州建立了中医针灸诊所,在奥克兰市区最大的唐人街创办了中医九针针灸学院。

众所周知,加州南部是华人最多的地区,贾门章的九针针灸学员发展十分迅猛。

2000年-2003年贾门章曾被选任为加利福尼亚州卫生署中医委员会最高委员会委员,职掌所有医师鉴定资格、更新执照与医师再教育计划等相关业务,也曾受美国加州州长任命,担任加州针灸委员会委员及副主席,并大力协助佛罗里达州通过针灸法案,获得了荣誉市民的称号。

后来因国内事务繁忙,不得不请辞该项职务。

贾门章这几十年来,一直在推动中医出海计划。

但是……偏偏就是这样的时候,被杏林苑背刺了。

他创办的九针针灸学院,在他离开之后,摇身一变,被美国一家医药公司收购,因为九针当时在加州的确引起了一波风潮,已经让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意识到了危害,他所创办的连锁中医门诊,先后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被取缔。

就连针灸的影响力也逐年下滑!

最重要的是……而这一切促成的原因,就在杏林苑内。

那一次的事情,相当于毁掉了贾门章二十多年的努力,让中医出海计划直接搁置了。

虽然现在国外还有贾门章的针灸诊所,但是……却依然没有离开华人的圈子,想要打破这个圈子,真正让国外的人接受,太难了!

愤怒之下的贾门章直接离开了杏林苑。

因为当时九针针灸学院,就是被杏林苑托管。

陈南听完这些之后,顿时愣住了!

他再次看向贾门章的时候,竟然感觉到了自己的渺小。

眼前的这个老人,穷其一生而坚持的事情,是如此的伟大!

相比之下,目前自己所做的事情,是什么?

原本陈南以为自己在年轻一代已经属于青年俊杰,佼佼者了。

但是!

当时1991年的贾门章,也仅仅只有四十多岁。

人家四十岁的时候,干了什么?

中医出海!

让国外的人接受中医!

可自己呢?

陈南深吸一口气,内心倍受鼓舞。

或许,这才是自己真正要走的路吧!

陈南此时内心更多的是惭愧,觉得自己有点成绩以后,就有些飘了,而那些老前辈们,真正在做的,才是伟大的事业!

贾门章看出了陈南的心思,说道:“小陈,你也不要有其他想法。”

“其实,这就是战争!”

“文化、医疗、理念的战争。”

“退缩了,就要被挨打,你怂了,注定走不远!”

“但凡走的远的路,哪有一条没有荆棘?”

“杏林苑的存在,也不是完全没有好处,只能说我们还不够强大而已。”

“我们这一代人,老了!”

“未来,还是你们的天下,我们现在能做的,能抢来的,能证明的,只有这么多了。”

“说句心里话,我们这些老家伙,还能活几天?”

“中医不能毁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里!”

“可偏偏中医就是讲究传承的,没有足够的沉淀,没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你很难成长起来。”

于眉看着贾门章笑了笑,然后看着陈南说道:“其实,杏林苑邀请其他领域的尖端人才进来也不全是坏事儿。”

“就比如郭教授,郭德安教授,也就是咱们原先中药标准化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

“在我们这一代人的努力下,中美两国自2008年签订了药典工作合作备忘录。

目前共13个中药46个标准收入美国药典,其中丹参、三七、灵芝、五味子、金银花、何首乌、桂枝、薏苡仁、红参等9个中药的33个标准由中国科学家完成。

当归、川芎等24个中药标准已提交给美国药典会;丹参、三七、灵芝、穿心莲、积雪草同时列入食品补充剂(dsc)和草药剂(hc)。

而欧洲药典也已收录丹参、三七等66个中药标准,其中4个由我国专家制定,20余个中药标准已提交欧洲药典会,正在评审中。

其实,我们中医药国际化已经实现了破冰之旅!

但仍需扩大战果!

哎……中医国际化面临许多困难与挑战,国际化之路任重道远,但前景乐观。”

“你也别单纯直说消极的,小陈,未来,是光明的!”

“你作为我们的弟子,别人看起来,这是一个荣誉,但是你需要明白,这同样也是压力!”

“因为……你被我们这一代人,予以了太多的厚望啊!”

“所以,辛苦你了啊!”

“杏林苑,你可以加入,也可以不加入!”

“这个组织,目前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化的中医药研究协会,里面有中医领域的各大专家,有很多生理生化领域的巨头,也有一些国内外学派,和一些资本。

哦,对了,屠老先生也在,你应该见过。”

“我觉得你可以加入!”

“但是,一定不要忘记初心,沉迷于这个资本的海洋里。”

“杏林苑,变了样了,也更复杂了,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也更加强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