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七章 案中案

大明官 随轻风去 1099 字 2022-09-22

今日奉旨问话,对象是宛平县知县方应物与永平伯安知。现在方应物到了,而安小伯爷拿着架子还没到,所以还要等一等。趁此机会,方应物仔细想了想这高规格诡异场面背后的缘故。

面前这位右都御使戴缙是一位很有“个性”的官员。当年西厂刚成立时,由于文官的强烈反对和抵制,今上迫于压力暂时关掉了西厂,但心里仍然对西厂念念不忘。

这时候当御史的戴缙上疏,言称西厂有功于社稷,建议陛下再开西厂一这个论调与朝野典论相比,是完全截然相反的,甚至是让满朝震惊的。不过却正中天子心意,便以此为突破口,重开了西厂。

而戴缙戴大人也得到了汪直的感谢和天子的赏识,青云直上当了右都御使,成为七大部院之一的主官。虽然戴大人已经名声扫地不能服众,深为科道清流内心所不齿,在背地议论里与洗鸟御史并列为科道宫之耻。

与此同时,戴大人也被人视为除王越、陈戗之外的又一汪太监党羽,不过又不像那两人关系亲密。

在历史上,汪直几个著名党羽里,陈戗因为致仕早也就罢了,王越直接被罢官为民赶回老家监视居住,西厂韦瑛、吴授下场都很不好。

而这戴缙在汪直垮台后,只被南迁为南京工部尚书,尽管算是靠边站,但仍然是正二品官员,比其他几个结果好多了。再然后,尚铭突然失宠,戴缙也被罢官回老家。

这其中的奥妙,方应物不由得心里连连冷笑几声。今天尚铭与戴缙同时出现,也算是一种历史的惯性罢?

如果大胆假设、先不小心求证的话 戴缙这投机客只怕在风传汪直失宠的时期,再一次向别处投机了。这倒可以解释为何汪芷垮台后,戴大人这个传闻中的党羽只是轻轻松松靠边站 没有被罢官免职。

比起这位戴大人,连刘棉花都能称得上节操满满,至少刘棉花还是凭“本事”做官,本质上是“技术型”官僚,不是马屁型的,更没有去拍权势太监的马屁。

方应物正陷于自己的内心世界时,忽然听到咳嗽一声,抬头便见右都御使戴缙缓缓道:“如今京城之中从边塞回来的朝臣不多,听说方大人当年流落榆林时多有作为,不知边地风土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