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九十五章 送声望的来了(百年难遇加更…

二百九十五章送声望的来了(百年难遇加更求保底月票!)

暂且处理完不长眼的典史,李县尊见天『色』迟了,便退了堂回内衙。他的家眷昨晚就先住进去了,此时已经安顿的差不多,倒不必李大人再费什么心。

吃过饭,李佑在宅中转了一圈,感觉很满意。专『门』为知县起居建的公宅居然还带有池塘和『花』园,绿『波』粼粼,绿柳成荫,别有小『洞』天。

次日清早,李县尊又升了堂,召集三班六房,将自己带来的几个幕僚介绍给佐官和胥吏。

“崔先生,襄赞本官文书、刑名事项。庄先生,襄赞本官文移、挂号、点卯、考计、督责事项。周先生,襄赞本官钱粮、仓库事项。告与尔等须知,不得怠慢”

衙『门』里政务繁多,关键却是两项,最要为钱粮,最重为刑名,李佑对师爷的使用显然是有的放矢。

那些胥吏听到这番安排,心下便知道,县尊虽然年纪不大,但对衙『门』事务却很熟通,或者是有明白人在背后指点,总而言之不是外行人。这既对他们胥吏而言是好事也是坏事。

散了后,李佑退出大堂来到后衙办公。前面有大堂,后衙自然有二堂。大堂是用来审案、集会的公开『性』场合,二堂才是知县日常办公的『私』密地方。

在前衙,以大堂为核心,建有六房、县丞厅、主簿厅以及急递、班房、『阴』阳、医科等其他各房。

而在后衙,则围绕二堂形成了单独的封闭小院落。院落里除了知县所在二堂,还有供师爷办公的幕厅,保管印信的印房以及『门』房。

可以看出,若将县衙比作朝廷,那么前衙相当于外朝,后衙相当于内廷。大堂相当于皇极殿或者承天『门』,二堂相当于天子便殿文华殿,幕厅相当于内阁所在的文渊阁、印房相当于尚宝司。

如今李大人的两个跟班长随苦尽甘来、双双『鸡』犬升天了。识得几个字,秉『性』稍稍稳重的韩宗成了掌印大爷,县里所有公文用印都要从他手底下走一遭。张三因为不怎么识字,只能充当『门』官大爷,跟着老爷所在把守『门』房。这两个位置,是官员可以在衙『门』里安置家奴的最好地方,也是最有油水的地方。

韩宗还好,张三却趴在『门』房里泪流满面。当他还是个微不足道的帮役时,就羡慕官员家的『门』官,每日坐吃等死都有钱财源源不断送到手里。如今终生所望,一朝如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