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诱哄

是因为作品与实力,而期待真实的“我”,还是喜欢和谁捆绑在一起、公司塑造出的“我”?

心下不安,关鸿曾说过的话在脑海中回响。床上的人垂下眼,一下子躺到在床上。

“期待接下来的作品——”

机场,老粉的那句话回荡在耳边。娄恩精神一振,呼出一口气。

不管怎么样,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做到最好,对每一次演出都精益求精,才是现在能做到的。即使有再多的犹豫顾虑,不行动起来,就什么也改变不了。

他伸出手,灯光自指缝间漏下,像细碎的沙漏。至于网上的评价——也许,参加完近期的工作,等《名画》播出后,情况就会好一些?

第二日起,永无止境的工作正式拉开序幕。由于娄恩去国外拍戏,电视上已经许久没见过他的身影了。

自家艺人终于回国,肖雨秋自然不会拉下机会,疯狂弥补曝光。近日参加的工作爆炸式的多,娄恩忙得头晕目眩。

李导那边也不轻松——电影展即将开始,为了参加,后期工作一下便加速了起来。

晚上聊天时,娄恩偶尔会在祁连宇口中听到李导的近况。李导忙得不成人形不说,他手下的后期团队更惨。

据说除了吃喝拉撒,一天二十四小时都在工作室待机,每个人都熬出黑眼圈,内分泌失调,还大把掉头发。

“这么惨吗?”想象了一番那副场景,娄恩心中充满了同情。不过,李导团队的全力以赴,终究取得了成果——

《名画》的首次亮相,大获成功。

星火,最初在国外点燃。这几年,参加国际影展的华人电影不是没有,但也绝不算多。外国影评人并不偏好于华语,所以华语电影能扬起的讨论,向来十分有限。

直到上次祁连宇爆冷夺冠,众多影评人才如梦初醒,把视线转向了东方大陆。而这次参展的《名画》,因为由祁连宇再度担任主角,最初就得到了一定话题度。

电影正式展出后,也没令人失望。优质的画面,虚实相生的叙述风格,独特的美术技巧——这部作品中,演员作用被导演削弱,取而代之的是优秀的叙事结构。

光影相生,于灰色调中诞生彩色的故事——将商业片中磨练出的手法用在文艺片上,李导的初秀,称得上惊艳。而众多演员精湛的演技,更如点睛之笔,使电影更加出色。

这样一部风格独特的片子,当即引燃了欧洲影评界。而现在的《名画》并不是最终版——李导说过,剪辑仍未完成,最终的《名画》会比现在更惊艳!

完美首秀!

看着外网上的评价,即使老练如李导,也笑得合不拢嘴。影评人的夸奖如潮水般飞来,从导演夸到演员,再从风格夸到后期。

娄恩也受到了关注。自从一名影评人以他的“助手”为中心,详细写了一篇影评,这位陌生面孔的东方人,就被推上了众人的视线。

不过与影评人所想的不同,除了夸赞娄恩的演技,他们更在意一个问题——

这名个子小小的东方人,到底几岁?

面对娄恩,外国人常在亚洲面孔上犯的脸盲症再一次发作;除此之外,还又一次错认了国人的年龄。

看着外网盛传的“未年龄猜想”,从十八、十六,一直猜到十四,网友们差点喷了。脸书上的讨论被搬运到国内,众人围观下,以娄恩为中心,又掀起了小小一番热潮。

接连而来的热度,不仅把“娄恩”这个名字推入大众视野中心,也吸引到了投资商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