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章

奸臣之女 我想吃肉 1742 字 2022-08-20

池脩之面色很凝重!他的猜测居然是对的!那么……坑爹啊!狄人走了,本地人还在,可是水源已经被自己人给污染了!池脩之自己还是司州刺史,还要在司州呆上几年!还有,刚才那些尸体,明显是染病了的,那这些士兵?

第四百章 治河、治病

池脩之不得不拦住了郑德兴和副将:“天气火热,尸体宜早日入土,以防腐败。萧定远尚未归来,毋妄动。此地原有疫情!”忙着迁人、填水源、焚烧掩埋尸体。又熬了许多不知道有没有用的草药分散下去。

军功按人头数算,每支部队都带着专业的计分人员,以防止冒功领赏。清点一下人数,平均到每个人头上的战功,城内与城外居然差不了多少。郑德兴与池池脩之理所当然地要拿头份儿功劳,即便他们上表谦虚,也掩盖不了他们分别是两边最高长官这一事实,军功他们要拿大头儿——负领导责任。各级军官与士卒也各有功劳,民壮都得了赏钱,真是皆大欢喜。

也因此,当池脩之下了一些看似啰嗦无用的命令的时候,他们也没有表现得不耐烦。

朝中有人好做官,诚哉斯言!

比如池脩之,有一个宰相岳父,岳父大人还兼任他师叔,对他印象一直不错,虽然他是一州之长,只是个文官,保一境平安是他的责任,但是从上到下都跟没看见这些限制条件似的。从定远军的随军监察到朝廷中枢乃至小皇帝,只看到他杀人立功了,只看到他在遭遇疫情的不利条件下坚守阵地了,只看到他一片赤诚之心了,只看到他那一封慷慨激昂、视死如归的奏疏了。硬是要给他折算成军功。至于什么司州北境的疫情,为了防止疫情扩散硬是换了一座城,对北方边境的防线产生了很麻烦的影响?对不起,咱不讨论这个!

比如郑德兴,有一个宰相祖父,小伙子为人还算厚道,于是自上而下就只议论他身为一个司务长、一个留守,没有守城却跑去抢救他姑父,还说他懂得应变,还说他英勇顽强不惧外敌,还说他年少有为很有军事天赋,还说他支援友军真是个大大的好人!窝勒个去!这话郑靖业听了都心虚好吗?自己的孙子是个什么样的人他能不知道吗?去救他姑父是真的,其他的,全都是假的吧?

比如萧正乾,朝廷就是他家亲戚开的,他又给自家人长脸,上到小皇帝中到卫王下到一溜宗室,都吹捧着他,他那个吝啬鬼的爹萧菉这回也不吝啬了,还为他上下跑一跑关系。哪怕有人对他心有芥蒂,全国上下还是只能听到对他的赞美之耉。

比如袁守诚,虽然后台不如上述三位硬,胜在有一个名声好到爆表的爹,也没谁去刻意为难他。

比如张进书,投靠郑靖业许多年,这一回虽然只是出去公费旅游了一番,却因没有损兵折将,也没有人弹劾他。

上述四人是本次的突出案例,此外还有大大小小的有后台的,都得到了比较好的位置。这一回没有后台的人算是比较幸运的,遇上了几个想留点好名声、积极些人望、经营些势力的上司,也受到了相对公正的待遇。比如定远军副将,比如曹郡守,前者受萧正乾器重,后者则是为池脩之鞍前马后地劳碌。反正是皆大欢喜。

池脩之得的彩头足够大,连升N级——升的是爵位,这个相当难得——直接做了怀安侯。郑德兴因为有一个领导奖励,据说还夺了一个附庸部落王的大旗,做了伯爵。袁守诚比他们略差一些,也做了三品将军,又有勋职,又破格录其二子入亲卫。

与爵位、官职一同下来的,还有许多财物上的赏赐,各家因“功劳”大小而各有不同。

“瞧你阿娘乐的!”郑瑜抱着池春华,借着逗外甥女儿来嘲笑妹妹。池脩之受封,旨意已下,人却还在司州收拾善后事宜,家中一应的应酬都是郑琰来张罗。郑瑜看不过去,跑来帮帮妹妹的忙。

池春华比她娘还精,憨笑道:“阿爹的好事,全家都乐呢。”

郑瑜也不是傻的,笑骂一句:“你们娘儿俩一样坏!”却稀罕地抱着外甥女儿不撒手。她在吴家也有几个侄女,心里却始终觉得不如自己这个外甥女儿。妯娌间因为各种理由不睦的可比姐妹之间内斗的比例大多了,对小孩子也难免带上那么一点,就算不欺负,一想到孩子妈,可也亲近不起来——最突出的便子莫过于弟妹沈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