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彤叹了口气道:“莫说什么棉衣、麻衣了,好些农家可能一家子就只有几件衣服,大伙一起穿着,平日里不出门见客断是不会拿出来穿的,好些孩子甚至不过是勉qiáng蔽体,一有外人便躲了起来,免得失礼人前。”

这村子里人人都为了两口饭吃而辛苦着,那会为孩子特别缝什么衣裳,大多是大的穿一穿,穿不下了再给小的穿,几轮之后,那衣服早就破旧的不成样了,不过又是缝缝补补,再继续穿着便是。

她当年出嫁之时,嫁妆里有那一套红色的丝绸喜服,不是什么官造的更不是什么内用的,不过就是她奶嬷嬷托了人在布店里买的丝绸布料,可就那么一件红喜服,在村子里还是头一遭的。

当年她一过门,那件衣服便被婆婆收了去,只有出门见客之时,才会见婆婆得意的穿着那件衣裳出去做客呢。

莫故微微一惊,“佃户竟然贫穷至此!?”

亏他还以为自己将大晋朝治理的不错,没想到一般佃农竟然会穷到这种地步。

史彤笑道:“和早些年前相比,现在已经好了许多了,自从王氏大米出来之后,饿死的人当真是少了许多,不少农人都可以吃得上饱饭了,不过就是这衣上……”

史彤微叹,“这布料终究还是贵了点,棉麻虽然便宜,不过不经穿,没几年便磨坏的厉害,但又那好年年换新衣呢,便只能缝缝补补溱和着穿了。”

莫故微微沉吟,“看来这纺织机还是有必要改良。”

只有纺织速度上来了,才能压制住布价,也不至于让老百姓总是穿着缝补破烂的衣服过活。

莫故又就着织造之事略问了问,史彤一一回答后劝道:“圣上何不召甄家进京询问。”

对于红楼中第一裙带关系户,莫故着实没什么好印象,之所以一直让甄家管着金陵织造,不过是因为甄家多年来并没有犯什么大错,再则看在小五的面子上,莫故也不愿意轻易撤了甄家人的职,不过一听到史彤劝他召甄家人进京。

莫故不由得奇道:“甄家!?他们懂些什么?”

史彤笑道:“甄家多年经营织造,想来对这织造之事颇为了解,况且甄家这些年来也进献了好些珍稀的织品,可见得在织造技术上颇有几分巧思,圣上何不召他们进京一问?”

甄家能坐稳金陵织造这么多年,自然是有几分能力,圣上对外物向来不在意,自然不知道要在这织料之间夹杂着孔雀毛是有多么困难,略略差上一点,整件雀金裘便就毁了。

更别提上次进献的金丝龙袍可是用着金银丝所织,那些金龙和银龙全都是织出来的,而非绣出来的,龙袍虽是以金银丝所做,但整体重量极轻。

不但这金丝抽的极细,而且织造工艺更是用到了极致,方能恰到好处的织出龙袍,但又不增添其重量,可见得甄家在织造上之能,当真是大晋朝中的头一份了。

只不过甄家这些年来尽是在上等衣料上下功夫,倒是不曾在平民百姓常穿的棉、麻织造技艺上下功夫,着实可惜了。

莫故微一沉吟,下旨让甄家家主──甄应仁进京。

第183章 有他无他

当甄应仁被莫故宣召进京时, 甄应仁还一脸懵bī,全然不知道圣上为何会突然召他进京。

在这个世界里,因为横天出世了一个李淑妃,甄妃便不如原着中受宠, 在这情况之下,甄家自然也不如原着中嚣张, 甄家一家子当真是规规矩矩办差了。

甄应仁做为甄家嫡长子, 也是颇有几分能力, 只是因为身体之故, 他无法科举, 因恩袭了金陵织造司的职位之后, 倒是当真努力钻研起织造之事。

甄应仁好生将现有的织造机略略改进了些,揣摩圣上心思, 花样上化繁为简, 不过布料材质上倒是越发多变,像孔雀金呢,哆罗呢……等等, 不但不逊于西洋所进贡, 反而更胜一筹,好些洋人甚至从金陵织造局中进货, 反卖回欧洲诸国。

除此之外,甄应仁还改进了混织法,像是在织造孔雀金呢时在一般羊毛线中掺杂孔雀金线、丝线……等物,使的布料越发jīng致华丽。

别小看这混织之事, 不同的线材,其粗细、以及丝线本身的拉力、张力大不相同,要在一架织布机上同时使用两种不同的线材织布,而且还要恰到好处,其中所需要花费的功夫绝非一般人所能理解,也难为甄应仁以一男子之身,可以将其研究透彻。

当然,甄应仁也稍稍地捧了一捧莫故,不着痕迹的将自己的成绩推到莫故身上。

甄应仁逢迎道:“这混织之法,以往全靠巧手匠人以多年来的经验来调整织布机,要织出一尺孔雀金呢,非数月而不可得,但臣等用圣上所教之数理化,将调整织机之事数据化,如今咱们要产器一尺孔雀金呢,也不过就半个月的时间,相较以往倒是便捷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