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长安小饭馆 樱桃糕 1560 字 3个月前

邵老翁在心里遗憾着,嘴上却客气“某要先谢过沈小娘子。听九郎说,小店里花糕新鲜样子都系小娘子指点,客人们都夸呢。”

沈韶光连忙谦虚“如何敢称‘指点’二字,不过是敝店一些卖糕小主意,能得邵郎君青眼,愿意在贵店试行,此儿之荣幸也。”

“小娘子小小年纪,能想出这许多办法,着实灵慧。”邵老翁再夸一句。

“小心思而已,还请邵公莫要见笑。”

一老一小又客气了两句,便渐次说到正题。

“九郎说小娘子有心于别坊开设分店,怎么不去东西市呢”

沈韶光便把曾经与邵杰说再条分缕析了一遍,又笑道“东西市开大酒肆固然好,但与依样儿而行比,到底风险更大一些。”

邵老翁点头,小小年纪,竟然耐得住性子,管得住心思,是个沉稳。

“只是若都是小酒肆,虽盈利不少,却难创下大名气。”说到底,邵家如今买卖,都与当年那个“花糕员外”名号有关,故而邵老翁对“声名”一事格外重视。

“固然东西市人流大,能更快地创下名声,但把店开设于各坊,只要能立住,也能得到实在口碑。邵翁试想,若长安城东南西北中,每几个坊便有一家分店,让玛瑙肉、翡翠圆子成为大家口淡时便想吃、又能走几步就能吃到东西,时间长了,这甚至能成为一代人味道回忆……”

邵老翁笑起来,小娘子好口齿。

邵杰颇为与有荣焉,到底是我看中人……

沈韶光微笑,到底农村包围城市,还是城市推向农村,各有各好处,就看适合不适合了。

“不知邵郎君可曾与邵公提过儿曾于节庆时去曲江摆摊子事”

这个邵杰确实没说,邵家花糕当初也是从小摊子开始,邵老翁颇有兴致地看着沈韶光。

沈韶光与他说起几次曲江摆摊儿经历,“当时江边买饮食客人后来有不少专门找来崇贤坊吃饭,并成了小店常客。东西市人流大,我们亦可时不常让人带着‘流动餐车’来这里卖些特色小食,不为赚钱,就为赚个脸熟,混些人气。”沈韶光提出分明是后世快闪店概念。

这样理念自然是超前,但又不是全然超出现实、不可操作,邵老翁浑浊眼中闪出光来,“小娘子此计甚好!”

邵老翁一辈子老商人,有是经验,沈韶光则沾了穿越便宜,有开阔眼界和千年积淀,两人有问有答,观点上有同有异,后面又聊到一些更细致创声名操作办法,菜品与声名“实”与“虚”之类问题,其中有邵杰听过,有没听过,有自己思考过,也有没想到,此时听来便更多了些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