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女文豪+番外 三春景 854 字 3个月前

“新科状元...林峥...”

其实关于林峥可不可以为新科状元,负责殿试的官员是有疑虑的。林峥的文章的确不错,但是这个不错其实就是前十名的程度,进个一甲就不错了。甚至有人觉得他年纪小,长得也不错,正合适做探花郎。

这个时候早有得到皇帝意思,打前哨战的官员开口。

“这林峥么,虽然不见得在这些美质良材中独占鳌头,但他有一个好处。据我所知,他自入科举一道,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会试,全都是一次都过,而且每逢考试皆取第一!这便是时也命也了!若是取他为本次状元,那不是‘六元及第’?试问哪朝哪代有这样的事?这正是文曲星下凡!”

文曲星下凡有什么好处?当然有好处,这对于官员来说就是一个政治正确的问题。自从有了董仲舒‘天人感应’那一套,一些事情就有了自己的解释。为什么这些年风调雨顺,那是皇帝做的好,所以天佑人和。

为什么满朝文武众正盈朝?那是因为君王乃贤明之君,君正则臣正,君贤则臣贤,这种封建社会再正确不过的政治观点,这有什么问题吗?

而现在出现了历朝历代都没有过的‘六元’,请问这不是文曲星下凡,那什么是文曲星下凡?既然是文曲星下凡了,那么又是什么帝王才当的起文曲星特意下凡辅佐...自然是旷世明君啦!

这推理,合情合理,没毛病!

这个理由一说出来,很好很强大,所有人都几乎没话说,只拿眼睛偷看几个大佬...大佬们能有什么意见,走到他们这一步根本不会害怕一个有‘文曲星’名头的后辈。他们现在的身份已经能够秒杀一切的潜力股了!说到底当官还是得熬,即便是起点高成这样,没有个一二十年,也绝对熬不到部堂级官员。

而这些能混到大佬的,大多年纪也不轻了,先不说考试厉害不代表做官厉害,就算对方有本事能混出头,等他出头了也是不知道多少年后了。那时候他们早不在朝,想那么多做什么!

于是几下商量,又有皇帝点头,林峥自然被点为新科状元,然后由皇帝御笔亲批。

连翘向一些根本不懂科举的人揭示了科举考试背后的博弈,这些在后世的人看来不过就是老生常谈而已。各种文教类的节目,甚至科举类小说早就已经普及的清清楚楚了。但是在古代,这种事情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知道的则不会随便乱说。

即使是亲身经历过科举的人也不见得知道这些,更不要说对科举如同看云雾的吃瓜群众了。

哦哦哦,原来神圣无比的科举是这样运作的吗?虽然糊名封卷了,但是还是有很多门道。而这个国家的统治阶层可以这么决定对学子们来说重要无比的名次——有的人因为名字不好而打落下一等,有的人则是因为身上自带典故,所以好的名次也来了。

林峥这种因为前面‘五元’到手,所以想要凑个六元,制造祥瑞的还算过得去,毕竟人家要是没有前面的‘五元’,哪里来的最后的状元!更草率的是第九名的考生,因为其父亲曾经为探花,所以提前到第三名,这是为了‘父子双探花’的佳话。

不要以为科举真的那么严肃,大佬们就真的那么不接地气。实际上为了成全某些佳话啊、美名啊、好兆头啊,科举是可以这么来的。

前面科举写的何其郑重,每一个学子无不为此殚精竭虑,而每一个相关的官员也战战兢兢。考试之前,考试之中,考试之后,一步步一点点,就没有让人喘口气的地方!然而镜头一转,来到最后决定名次的时候,忽然就变成了朝堂大佬们轻描淡写的对弈。

这其中固然有大佬们为了各自心思做的一些努力,但是更重要的是,大家并不太把这件事当作顶顶重要的大事——抡才大典固然重要,但是他们内部而言,这绝对比不上空缺下来的某个重要位置争夺战来的让他们神经紧张!

不过,这在让人失语的同时,并没有让科举变得可有可无,因为无论他们这些朝堂大佬在乎不在乎。这件事始终是有人在乎的...是全天下的读书人,甚至百姓!

专门执行午门游街事宜的两位部堂级大佬已经早早来到,一甲进士,也就是状元、榜眼、探花,都已经在偏殿换上早就准备好的服饰。到了吉时就上马,由大佬牵马引路走向午门。

他们走的路不一般,走的是皇宫中轴线的那一条路!这一条路平常是不走的,只有君王才可以走。除了君王,也就是每三年一次的科举取士,最后跨马游街的一甲进士能够享受这个殊荣!

同时这也是他们这一生唯一的一次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