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21世纪票证时代 全大 1573 字 3个月前

还是先看看官方公告吧。

排在最前面的居然不是关于构建全国性的网络沟通体系的内容,而是一个关于加强全国各地地方大学建设的文案。

也对,当初城市人口向农村撤离的时候,大学也是跟着撤离了的。但是撤离这个事情说起来简单,但是做起来全是问题。

作为一个学校,最重要的是什么?肯定是师资力量和关键设备。那时候交通便利,学校的老师大部分都来自五湖四海,结果危机一来,老师们早早的就撤回农村老家了。

学校搬迁,重新选址容易,设备搬迁也容易,我去哪儿找老师去?

在本地找老师也不是不行,但是这个质量就无法保证了。

比如我这个学校有三大长老,那都是知名教授,做过XX项目的人。学校靠着长老申请了不少的设备和资金,现在教师遣返,三位长老都回老家了,那教育部就说了,项目都没人做了,你们还要这个设备干嘛?带过去积灰吗?还不如调给别的学校,资金?项目都没了,要资金干嘛?

那学校没有了德高望重的长老压阵,没有了设备机器,没有了资金,那学校肯定就不是之前的地位了不是?肯定要降,那怎么降?都是涉及到方方面面人员的利益问题,扯皮都要扯好几年!

有些学校就比较幸运了,当地就有高级教师,人来了,资金设备也跟着到了,学校也跟着升级。但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蛋糕就这么大,你多吃了一份,别人就少吃了一份,少吃的那个人怎么可能就这么算了?

当然一些老牌的大学地位无可动摇,长老是外地的?他手上还有个大项目呢,不能撤,学校来安排!家属是外地的?此项目涉及到保密呢,家属也不能撤,学校来安排!

教育界也不能让这块儿一直这么乱下去,快刀斩乱麻才是正理。于是该迁户口的迁户口,该遣返的遣返。该建新校的建新校,该招生的招生。

教育,是这两年一直没有断的重要话题。王笑笑这两年没关注这方面的问题,是因为家里没有考生,两个还在上小学的小屁孩儿,没必要想那么远。

至于通电的这份文件,畏畏缩缩的放在角落里,早在三月份就发出来了。想想也对,这边既不占大量人口,又不占交通枢纽,也没有重要资源产出,有什么动静的时候可不就要安排在后面嘛。不过也有庆幸的地方,还好这边不是奇山峻岭的环境,不然通电时间还要推后。

其他的公告都密密麻麻的挤在页面上,王笑笑已经没兴趣去点了,实在官方的语言读起来拗口,没有丝毫的趣味性。反正老公肯定会去读的,有问题他也比自己敏锐,那……那就去论坛看看吧。

王笑笑翻了一晚上的帖子。

外面的情况怎么说呢,说好也好,说不好也真不好。

好在哪里呢?好在不缺衣少食,不管哪个省市,都是粮食大丰收的消息,这里的粮食可不止稻子小麦这两项,其他的各类粗粮,甚至蔬菜,反正只要是绿色的作物,那都长得特别好,家里的家禽也长得又快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