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而令郭琇名声大噪的第三大奏疏,则是他的《参近臣疏》。

康熙帝二十八年,郭琇将目光对准了康熙帝身边的一个大红人——高士奇,以及和高士奇结成党羽,行事颇为嚣张骄横的左都御史王洪绪等人。

这份奏疏十分具有郭琇特色,一共详细列举了高士奇四条大罪,同样有证有据,罪状难宽。高士奇并王洪绪等人也因此而尽皆丢官卸任,革职查办。

经此一事,郭琇“骨鲠之臣”的名声更是不胫而走。

除却以上最著名的三大疏,郭琇出任佥都御史时,还弹劾纠正了其他权贵的不法作为,他的尽职尽责对于肃清朝堂不正风气起了很大作用。

然而,郭琇的成名毕竟都是建立在踩踏着权贵们利益之上,所上的三大奏疏无一不是拿了实权大臣开刀,将人狠狠得罪,树敌无数。

这些人虽然因为郭琇的弹劾而被罢官丢职,但是底蕴和影响力还在,怎么可能就此忍气吞声。待风声一过,打击报复起郭琇来是一点儿也不手软。

于是,风光没多久的郭琇便遭遇到了包括明珠余党在内的无数政敌严厉打击报复,最终被罢官回乡。

郭琇后来虽被起复,却也一直屡遭排挤,官途难行。

如今这位铁面无私,刚正不阿的骨鲠大臣进京来面圣,又怎会不引人瞩目?

众人纷纷猜测,以这位大臣的作风,再想想他与明珠一党多年恩怨纠葛,这一趟进京只怕不会简简单单,平静无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