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今天事情很多,还有很多大臣等着他召见,康熙没功夫跟胤褆解释那么多。倒也不担心这大儿子不听话,一般他说的,胤褆很少会跟他对着gān。

福全厚道,即便要奏胤褆的过失,应该也是有分寸,可不能让这傻儿子撑着不服,倔着不认,那样就难收场了。

果然,翌日早朝,福全便上了本奏折,里面果然有提到胤褆诸多出格行为,可以重判也可轻拿,康熙快速看完,与猜测相差不大,心里有数,又看向胤褆,“胤褆是副帅,你的看法呢?”

胤褆虽然憋屈,但康熙有命在先,只能忍着不甘不愿,“伯王所述,便是儿臣看法。”至于福全都奏了什么,他没看过,但想也知道不会有他的好话。

康熙满意点头,很好,笨儿子没有拆他老子的台,笨是笨了点,但足够听话。

福全郁闷,他本想着若是胤褆揪着他不放,他也不客气,到时候议政王大臣会议,议论功过,胤褆可逃不了。

却没想到,他是一拳打在棉花上,一看胤褆那不甘不愿的模样,便知这话并非出于他本意,稍一思量,便知定是他那皇帝弟弟的手笔。

福全无奈,只能放过,还得因为胤褆的这般‘识趣’配合,表达下自己身为伯王的气度、身为统帅的担当,不能与小辈计较,并得领会康熙的意思,主动把过错全担起来。简直太是憋屈。

十一月二十二日,康熙命出征诸王大臣在朝阳门外听勘,议乌兰布通之战中,各人过失。

康熙先下旨切责福全大误军机,又命福全、常宁罢议政,罚俸三年,撤去福全三佐领;雅布罚俸三年;佟国维、索额图、明珠等人俱罢议政,与阿密达、彭chūn等人各降四级留任;革职查努喀;叙录火器营左翼战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