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梯略窄,仅容许1-2人通过,前面的几位游客踩在阶梯之上,动作缓慢,只是站在两人的角度看不清具体情况。

展厅的正中是一本摊开的书籍雕塑。

有2米多高,左右两侧的书页展开达6米有余,淡绿色的封面书写着镂空的金色毛笔字体:“世界濒危及国家保护植物图鉴”。

这个巨大的雕塑一下子吸引了两人的目光。

陶晓晴两人走上前去,站在摊开的书本中央,掀开的两页分别展示了两种濒危植物:

圆盾猪笼草(世界性极危)、彩云兜兰(国家一级保护植物,世界性濒危)

iu-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将物种的保护级别划分为:灭绝、野外灭绝、极危、濒危、易危、近危、低危等类别。

灭绝的程度最高,指的是该物种或亚种的最后一个个体已经死亡,通常要反复确认才会公布,挽救的可能极低。

野外灭绝,顾名思义指的是野生种的灭绝。

比如华南虎便被公布野外灭绝,只有国内动物园人工繁育的几个族群,想要回归野外难度极大。

其次就是极危、濒危。

濒危意味着野生种群在不久的将来面临灭绝的机率很高,必须采取保护措施,并建立自然保护区进行保护。

可惜,除了一些专门研究动植物的学者以及爱好者,普通大众对这方面的信息知之甚少。

起码在来花间集之前,陶晓晴等人对兜兰等植物的稀有性完全不了解,连听都没有听说过。

陶晓晴看着展开的资料,文字和图像漂浮在她的眼前,与摄影厅的立体投影效果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