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9 章

庶女摆烂日常 慕如初 3598 字 6个月前

“愿者上钩。”苏绾说:“他若不贪便也无囤积贬值之事。”

“眼下,且让他们慌一慌再行事。”她边说边摆弄烧烤架子上的吃食。

忙了这么些天这会儿歇下来打算好生犒劳一顿,也正好让事情慢慢发酵。

“我倒不是担心这些粮商,”苏娴道:“这些人手上的粮哪个不是从乡绅手上廉价买来的?而乡绅兼并百姓田地屡见不鲜,如今朝廷打仗,让他们出点力也无可厚非。”

苏绾递了串烤好的肉过去:“这个熟了,大姐尝尝。”

苏娴接过,正要吃,似有所感地转头。

月门外,祁渊不知何时站在那。

他抵唇咳了声:“我刚办事回来,是否打搅了?”

“不打搅。”苏绾立马应声:“祁大人来得正好,我正在做烤肉你也来尝尝。”

祁渊看向苏娴。

苏娴道:“若祁大人得空不妨也坐下来尝尝吧。”

祁渊点头:“多谢。”

苏绾心里好笑,这两人是个什么情况明眼人都能瞧得出来,偏偏他们还故作正经。

她也不拆穿,吩咐桑葚去沏茶来,再给祁渊也摆一副碗筷。

“祁大人可要尝尝这个?”苏绾拿着串烤好的肉。

苏娴看清那东西,正欲阻挠,却不料祁渊点头应了声“好。”

是以,她只得默默闭嘴。

苏绾将烤肉用剪子剪下,摆在碟中,再放祁渊面前。

“祁大人今日怎么得空这么早回来?”

祁渊这些日留在燕山府收拾辽国的探子,前头襄王正在打仗分心不得,而祁渊此前干的就是搜查逮捕之事,对于抓探子手到擒来。

“回来......有些事。”祁渊道。

他夹了块肉尝,须臾,问:“这是鸡肉?”

“嗯,”苏绾忍笑:“是不是觉得香香脆脆?”

祁渊点头:“确实味道不错,只是以前并未尝过这样的。”

“没尝过就对了,这是鸡臀肉。”

“......”

鸡臀肉就是鸡屁股,这种东西即便是穷人家都会拿剪子剪掉,嫌脏不敢吃,更遑论富贵人家?

祁渊从小就没吃过这东西。

但没吃过不代表他不知道。

闻言,祁渊动作顿住,万年不变的表情难得地出现点复杂神色——想吐却又强行忍住。

苏娴还是第一次见到他脸上有这么丰富的表情,顿时笑出声来。

“小妹实在促狭,怎能捉弄祁大人。”虽是斥责,却没忍住笑意。

祁渊也缓缓笑起来:“陆安荀可吃过?”

苏绾道:“他爱吃呢。”

祁渊点头,莫名找到点安慰。

苏娴问:“适才祁大人说回来有事?”

“嗯,回来收拾些行李。”

“祁大人要走?”

祁渊道:“辽国探子已经清理得差不多(),我也该去跟襄王会合了。

默了会?,苏娴问:“何时走?”

“今晚。”

苏绾不动声色观察两人,她咳了声:“那个......我想起还有点事没做,你们先聊。”

当即,她抓了两把烤串走人,腾出空间给这两人道别。

苏娴也顾不得其他,祁渊这一趟去战场令她难安。

“今晚出发,何时到易州?”

“两日便可到。”祁渊说:“我快马赶过去,可省一半工夫。”

省一半,那便是明日傍晚就到易州。他这般急,兴许易州的形势并不好。

“可是战场上有变故?”

祁渊没说话。

“当然,若是不方便可不必答。”

“事关机密,我恐怕不能透露给你。”

苏娴点头。

空气安静了会......

“苏娴,”过了会,祁渊开口问:“你会等我回来吗?”

“打仗需要多久?”

“不知道,兴许一个月,兴许两个月。”

苏娴低头。

她当然明白祁渊这话是何意,若她说等,自然便是同意嫁他。可他此时问得突然,她真的还没想好。

.

当天傍晚,祁渊走了,领着数百禁军快马赶去易州。

苏娴虽不知前头战场发生了何事,却隐隐觉得事情不简单。就这般心头萦绕着牵挂和忧心,过了两日,当燕山府粮商们的惊慌达到极点时。

苏绾开始行动了。

“现在燕山府有粮了,我们可着手第一步了。”她说。

.

高丰米铺。

几个掌柜愁眉苦脸坐在一处议事。

“刘掌柜,眼下这情况要怎么办?你让我们调粮过来可现在粮屯在燕山府没销路。”

“就是啊,这些粮可不少,咱们整个江南西路的米都在这了。”

刘掌柜一直沉默坐着,过了会,他抬头问:“派去打听的人来了没?”

“来了来了,”这时,一个小厮气喘吁吁跑进来:“掌柜的,眼下燕山府到处都是粮商,小的去问了,三谷米铺、登丰米铺、金斗米铺的少东家都来了,客栈住得满满当当。”

话音一落,众人倒抽口凉气。

以上这些米铺可是闻名全国的三大粮商,没想到连他们也来了。想必整个燕山府还有其他数不尽的小粮商也滞留在这。

“那他们动静如何?”有人问。

“能有什么动静?”小厮说:“都跟我们一样,到处打听消息,打听买主。”

可这会儿燕山府积粮过多,都是来卖粮的,哪有什么买主。

有人道:“要不我们再等等?兴许过不久官府又买粮了呢?”

“过不久是多久?咱们能等,可粮食等不起。”另一人道:“现已入秋,露水多,粮食在仓里

()待着易发霉遭虫。”

“那你说现在能怎么办?燕山府到处都是粮,卖给谁去?再过一个月就是秋收,百姓手里有粮,粮食更卖不出去。”

“而眼下燕山府的粮只能进不能出,也不知那田地案得查多久结束。”

“唉!早知如此就不该贪那一成利钱,咱们高丰的米都是好米,放着慢慢卖也使得的。”

刘掌柜一听不乐意了:“你这是怪我?我可没拿刀架着你脖颈逼你来,不也是你自己听了多一成利钱马不停蹄来的。”

“我......”那人涨红着脸:“我这不也是听你说的消息吗?你说消息可靠,朝廷要买五十万石粮,结果来了之后才知道买的并没那么多。我倒要问问你这消息是从何而来的。”

“你怀疑我?我这消息可是王掌柜......”说到这,刘掌柜停下来,立即问:“对了,王家铺子那边情况怎么样了?”

小厮愣了愣。

“快去打听!”

“是是是。”小厮立马去了。

约莫过了一盏茶工夫,小厮跑回来:“掌柜的,王家在街头卖米了。”

“卖米?他们卖给谁去?”

“听说王家这回屯了五万石米,如今在街上降价卖。”

“嘶——王家哪来那么多米?”

“先不管这个,”刘掌柜问:“他们降价,降多少价?”

“降两成。”

众人一听,又沉默了。

少顷,有人说:“我看这个法子也行,降两成,至少还有三成的利可赚。”

“但这也赚得太少了。”

“三成你还嫌少?难道你要放仓库里发霉了才好?”

刘掌柜不说话,这三成的利可跟他此前想象的六成利不一样,简直就降了一半。

接受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