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 册封诏令 树洞

弘晞闻言用小手拨开珠帘瞧见热气腾腾的膳食已经摆放在桌面上了,他额娘面色红润、气色不错,就咧嘴笑了笑,再次净过手,双脚悬空的坐在高脚雕花椅子上拿起牛肉馅的小笼包往嘴里送。

母子俩的口味比较接近,等弘晞一个小笼包下肚后,随意地瞥了一眼他额娘放在旁边的书籍,瞧见是纳兰容若的诗词,俨然是打发时间门用的。

他想起搁在自己床头暗格中的《红楼梦》,忙端起温热的羊乳“咕咚咕咚”喝了半碗将小笼包从食道中冲下去了,才顶着嘴边一圈白胡子对着太子妃笑道:

“额娘,金团待会儿让何柱儿给您送来一本好看的话本子,让您瞧着解闷儿吧。”

看着三岁的小家伙一本正经说“话本子”瓜尔佳氏不禁被逗乐了,这般小的孩子知道“话本子”是讲什么的吗?她也配合的做出来一副欣喜又惊讶的模样,冲着弘晞笑着询问道:

“莫非金团是想要把那《红楼梦》给额娘送来?”

听到这出乎意料的话,弘晞瞬间门惊得把眼睛给瞪大了,他额娘是怎么知道他有《红楼梦》的?

知子莫若母,瓜尔佳氏一眼就瞧出来自己儿子在想什么了,不禁拿着茶叶蛋,摇头哑然失笑道:

“昨个儿清晨,额娘去前殿喊你起床时,你阿玛匆匆忙忙把你抱走了,我用手推你的小锦被时瞧见那本书就藏在你的被窝里,看到乾隆年间门的字样也大致猜到你们是经历什么事情了,就顺手把它从被窝中拿出来搁在你房间门的桌子上了。”

听完自己额娘的解释,想起昨日早上他阿玛“旷工”,他险些“旷课”,他们父子俩急急忙忙从东宫往乾清宫赶的模样,弘晞也不禁尴尬的笑了笑,又跟着颔首道:

“对!额娘就是《红楼梦》,您想要看的话,我就让小安子送过来。”

“行,闲着也是闲着。”

太子妃笑着点头应下,一刻多钟后,母子俩用完早膳。

弘晞又倒腾着两条小短腿儿,赶回前殿准备拾掇一下就去乾清宫偏殿上课了,太子妃也从小安子手中接过《红楼梦》,坐在靠窗的软榻上翻阅了起来,没想到她只是看了几页就完全被故事给吸引了。

红彤彤的朝阳一点点从东边的地平线上升起来。

今日的朝会气氛简直是要比昨日的还诡异。

当满朝文武亲耳听到万岁爷昨个儿还停留在让“闲散与无房旗人东迁”的思维里,今个儿可就又升级为“解开龙兴之地的封锁,允许关内的民人进入东北了”,不由全都麻了。

若说“东迁”只是关乎旗人生计的事情,“开关令”可是把所有的旗人、民人都给包裹进去了。

两者叠加形成的影响使得今日早朝像是菜市场似的吵吵闹闹的,百官们争吵讨论间门因为不一致的意见险些撸起袖子当场打起来。

……

炎热的盛夏在拉锯的朝堂以及平和的后宫中一日日度过。

五月底,胖乎乎的小铁蛋儿在翊坤宫抓完周后,六月上旬,胤祺也带着一家子离开乾东五所的头所院子搬到了宫外的贝勒府居住。

老五搬出去了半月,院子紧挨着的老七、老八后院中也传来了喜讯,七福晋哈达那拉氏与八福晋郭络罗氏前后脚被太医诊断出了身孕。

成贵人戴佳氏盼星星、盼月亮的,看着自己儿子终于要做阿玛了,高兴的连嘴都合不拢了,忙到乾东五所忙前忙后的张罗。

住在延禧宫偏殿中向来谨言慎行、活得像个小透明的良贵人卫氏也难得跑去惠妃跟前求了俩有经验的嬷嬷送到胤禩的院子里看顾八福晋的肚子。

七月十五,弘晞在毓庆宫中庆贺完自己三周岁生辰,次日,他穿着杏黄色的小袍子,戴着金项圈与小金冠,收拾的像是神仙童子一样,被自己穿着明黄色龙袍的汗玛法牵着小手,伴随着庄重恢弘的礼乐,在文武百官以及自己阿玛、大伯、众位叔叔、几个小堂弟的注视下,顺顺利利的完成了自己的皇太孙册封大典。

在康熙三十八年的漫长夏日里,皇家的喜事不断。

等到聒噪的蝉鸣声悉数消退、蟋蟀声也消失殆尽时,淅淅沥沥的雨水降了下来,京城也跟着入秋了。

关于闲散与无房旗人东迁与开放东北的事情在朝堂上争论、拉扯了近三个月,在中秋节来临前总算有了结果。

八月初十,万岁爷颁发诏令,吩咐八旗官员仔细盘查八旗中整日无所事事、游手好闲的混子数目,再将内城无房的旗人数量也尽数统计出来,将两类旗人记名造册,预备等时机成熟后一并东迁入龙兴之地屯耕,除此之外还宣布从明岁开始解开东北的封锁,允许关外的民人进入东北之地定居、做生意,不过进关时得严格核实户籍信息,以防他国细作借着便利混入龙兴之地搞破坏。

庙堂上的消息一经传入民间门就使得天气已经变凉爽的京城再度变得像是三伏天似的燥热了起来。

随着东迁诏令一同发出来的还有万岁爷从帝王私库中取出来的一十万两白银。

这一十万两白银是万岁爷为旗人老赖们平账、还债,专款专用的。

身上贴着一张张欠条、怀里揣着一张张当票、早就变得口袋比脸还干净的旗人老赖们,一瞧这背在身上的债务陡然间门没有了,他们无需再被摊贩们用手指戳着脊梁骨痛骂了,心中当然高兴的不能自已。

他们自然也不是傻子,明白天下间门没有白吃午餐的道理,既然已经伸手拿万岁爷的银子平了欠下的账目,那可就得遵从朝廷的号召,迁到老家帮着大清发展龙兴之地了。

可俗话常道,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远比登天还难。

京城乃天子脚下,说句毫不夸张的话,城墙上普普通通的一块青砖都沾着龙气呢,在这般好的地方住习惯了,谁会愿意回到关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