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9 章 消失的瓷器(四)

其中对公的账本需要同步复刻,按月上报户部,户部再报内阁,内阁再交皇帝本人预览,层层审核,所以一开始就做得很细。

比如这本,“天元三十五年七月,杭州织造局出甲等无暇百蝶穿花、鱼戏莲叶、织金波斯菊提花缎各两百二十匹,朱红、鹅黄色素面缎各三百二十一匹,鸦青一百八十五匹……”

数量会精确到个位数。

哪怕差一套,查一文钱,户部那关就过不了,直接给你打回来,连夜重算。

但到了民间贸易时,就显得有些粗犷了,诸如“雨过天晴色荷叶杯百余套,海棠红童子连身壶二十余套……”

没有货物来源,没有成色品质鉴定,更没有精准统计。

也就是说,官方进出口贸易基本不会有太大问题,问题出就出在民间贸易上。

而这也

跟最初天元帝的猜测相吻合。

金晖皱眉,“百余套,一百零一套也算百余套,一百九十九套也算百余套,如此敷衍了事,成何体统!”

私商进出口都要纳税,数量对不上,就证明有人逃税!

“这个很难钉死,”秦放鹤的反应出奇平淡,“因为有损耗。”

这年头出海贸易风险极大,船毁人亡、血本无归的事时有发生,民间一夜暴富,又一夜破产的案例屡见不鲜。

经商,玩的就是一个刺激。

瓷器易碎,在当下的运输条件下,零损耗绝对不可能。

官方贸易少税,直采直供成本低,利润率自然高,就有余力研究防震技术。且海船技术先进,颠簸本就小,所以损耗率相对较低,可以精确到极致。

但民间商人疯狂逐利,且用的船只也不如官方那么先进,为了抵消高昂的税款和各环节成本,超载是必然的,导致损耗率居高不下。

往往运出去一百套,抵达目的地后只有四十套完美的,若一开始朝廷就收了一百套的税银,那这一趟海商们就只有赔本。

金晖皱眉,“空子未免忒大了些,自古无商不奸,必然有人以此谋利,不如叫他们事后凭碎片退税。”

高门大户内部不都是这么办的么,为的就是防止某些刁奴胆大包天,以损耗之名行盗窃之实。

“谈何容易!”秦放鹤摇头。

朝廷不是没这么想过,但新的问题迅速滋生:

跨海远航前后可能持续半年甚至一年之久,船上空间本就有限,让他们再把碎瓷片运回来?运回来再重新拼凑?

费时费力,不现实。

更有奸商故意搜罗碎瓷片,专门借机骗税的。

朝廷显然也清楚这一点,所以干脆两弊相衡取其轻,统计数量时总会松松手,彼此省却麻烦。

金晖听罢,似被全新的认知冲刷,久久无语。

他从没想过这些。

秦放鹤已经飞速浏览完几本卷宗,去书桌边铺开白纸,按照瓷器品种分门别类记录,头也不抬道:“身居高位者往往看不到下头公务的难处,没那么多想当然,也没那么多非黑即白,治大国如烹小鲜,急不来。”

上位者们习惯了发号施令,动辄“我觉得”“我以为”“这儿应该怎样怎样”,其实都是狗屁。

为什么最忌讳一把手是外行?

因为他们是真的很喜欢不懂装懂瞎指挥。

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当权者自以为是可能带来的后果,是难以想象的可怕。

所以农研所也好,工研所也罢,哪怕冒着可能被天元帝猜忌的风险,秦放鹤也没松口,坚持要专人专管。

金晖慢慢走过去,看着他以一种非常奇特的符号做记录,有点难以置信,“你在教我做事?”

秦放鹤笑笑,“你觉得是就是吧。”

他倒没有好为人师的癖好,只是受够了身边天真梦想家们的环绕立体声,受够

了他们满口仁义道德高高在上。

没有后世发达的信息流通手段,思维局限性更强、可塑性更差。

真的很烦,想杀人的那种烦。

身边的人越实际,对他也越有好处罢了。

金晖瞥了他一眼,似乎想说什么,但又没说,倒是被秦放鹤笔下的“鬼画符”吸引了注意力。

“这是什么?”

“阿拉伯数字,一种非常简便的计数方式。”秦放鹤没藏着掖着,坦然道,“其实是婆罗多人发明的,哦,就是如今的印度国,先有阿拉伯国人传播开来,早在数百年前就曾随佛教一并传入我国,前后数次……”

早在公元八世纪,阿拉伯数字就曾随佛学东入中国,奈何未被接纳。然后大约十三世纪时,又曾随□□教东入中国,仍未被接纳!

这数百年间,其实一直有大量典籍被翻译,而其中的阿拉伯数字……又被翻译成繁体汉字数字的形式。

能考取殿试前三甲的,算学和逻辑思维都不弱,所以金晖只是简单了解后就迅速掌握了规律,双眼发亮,如获至宝。

“这种数字有个叫小数点的东西,”秦放鹤适时提醒说,“若被有心人利用,其实很容易产生纠纷,所以也不能说没有弊端。”

直到现代社会,这个弊端也无法避免,所以许多正式场合,传统的繁体汉字写法仍是首位。

但用在眼下这种情况,最合适不过!

金晖一怔,“确实。”

人手不足,统计进度很慢,但好在秦放鹤极富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