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页

怀峰:……

老头清清嗓子,目光游移。

也、也不是不行。

第169章 他应该可以

尘世璃月一年一度的七星请仙典仪之后,街头巷尾惯常讨论最多的,依旧是帝君此次赐下的神谕。

其中,黄泉之主的生死魂契引起了不小的反应,但是普遍接受度却超过了璃月七星对此的预估,就连看似最为离经叛道的往生堂也没引起太大的浪花,比起预期中所谓背弃璃月背叛帝君一类的说法,大部分人倒是觉得,往生堂本就是负责送凡人最后一程的地方,这种主管丧葬白事的特殊机构不信岩王爷转而选择信奉黄泉的冥主娘娘,也算得上合情合理。

而且怎么说呢……

不但不觉得奇怪,还微妙地有一种“求神拜仙这么多年终于找对主家”的感觉?

不过这件事情,反而轮到璃月的普通人反过来觉得璃月七星有些大惊小怪:七月十四在璃月这么多年都成了默认惯例了,便如海灯节一般,以霄灯为引,夜海明灯是璃月人对历史上护佑璃月的英雄的信仰和一切美好祈愿;

而在七月十四的夜晚,不知何时开始,家家户户也跟着将金翎鸟绘在灯笼上悬在自家门口,哪怕自己的家中今夜没有亲人要回来,他们也愿意用这一盏灯作为这一晚的路引,引那些不知归途的亡魂回家再看最后一眼。

金翎鸟图案的灯笼在七月十四的晚上亮了一个又一个的晚上,延续了一年又一年,不知不觉之间,他们对这一天有了个默认的叫法。

——七月十四,百鬼归乡。

其为归元节。

有归元节先被璃月大多数人接受的前例在,之后这往生堂的事情对比一下自然也就是风声大雨点小的典型;不仅如此,在帝君于七星请仙典仪上承认了与黄泉的契约,亲自认可了黄泉冥府的意义和概念后,先是璃月七星以官方名义认可了归元节的定义,其后便是一种全新的产业如雨后春笋一般迅速冒出,快得甚至超乎了自诩对此已有准备一众仙家的想象。

新任往生堂的堂主倒是不觉得奇怪,短生种的寿命限制注定了他们的易变属性,人类接受新鲜事物的速度往往要比神明想象的还要快,在大多数人看来,黄泉冥府既然真实存在,那么人死后在很长一段时间也不过就是换了个地方继续过日子罢了;既然如此,那么常世的生活理论自然也是可以套过去的。

人既然要过日子,总得有东西支撑着过日子才可以吧?

除去那些以各类夸张噱头卖出去的,更多人其实只是需要想办法如何把这些东西送过去而已:几件惯穿的衣物,生前喜爱的糕点,写着心思的书信……旁人眼中零零碎碎的不值钱,在某些人眼中却也是千金难换的宝物。

亡者的确无需饮食睡眠辛苦工作,可常世之物比起实际用途,这种时候更多意义上往往是作为思念的载体所存在的,亲人朋友身处常世的异乡尚且会百般挂念,黄泉乡——谁能说不是一种另类的异乡呢?

往生堂的部分仪倌表示他们有办法,接下了这些“将东西送去黄泉乡”的工作,璃月人一开始也就是存个念想并未太过认真,直至他们之中在第二年的归元节发现这些东西的确能送到那边去,明面上没有爆发,但是往生堂的生意的确突然就好了不少。

能连通阴阳沟通生死两界之人少之又少,大多数做着类似白事生意的都没那本事把东西真的送过去,这连带着也让不少商人恼得头疼:大家都是借个名头最后赚点辛苦钱罢了,怎么就你们家真的能送过去啊?

岩王爷同意了还不够,底下那位也点头了是吧,两边通吃了不起是吧——

除了部分商人恨得牙根发酸脑壳疼,极少数人也注意到了一些普通人注意不到的细节:说到底这黄泉乡再如何被认可,那也是彻彻底底的亡者死域,往生堂的仪倌能将东西送过去,这种事情在他们看来,普通,却也不普通。

说是普通,因为这种事情就像是拥有了神之眼的人类一样,普通人无法利用自然的元素力,但是对于神之眼的拥有者来说,使用元素力不过是如吃饭喝水一般简单的事情。

说是不普通,答案也很简单。

——这些负责沟通阴阳两界的人,他们的身上没有神之眼。

这是信仰黄泉冥主的回应,还是璃月本地特有的仙人术法?

越来越多的人渴求这个答案,璃月绝云间求仙问道的影子也越来越多,只是绝云间孤峰林立山势险峻,大多数人只是凑个热闹的一时兴起,中途打了退堂鼓的也不在少数,即使如此,习惯了清净的一众仙家们也觉得最近明显烦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