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晋江正版

如果这件蓝釉小瓶能用两万以内的价格拍到,还是很划算的。

又接连看了好几件瓷器,价格有高有低,价格较低的基本上都有一些瑕疵,或瓶口、底足有磨损,或釉色不完整,或瓶身有爆釉等等,起拍价标注的都比较低,大多不超过万元,比其他完整的瓷器要低很多。

“唔,这件瓷器给我的感觉有点奇怪——”

目前放在云舟眼前的是一件清嘉庆时期的青花缠枝莲纹赏瓶,它的形状为典型的长颈、鼓腹,造型优雅。表面用青花绘制蕉叶、缠枝莲花等纹饰,胎釉白皙润泽,算是官窑精品。

但是他看了一会儿,明明尺寸和胎质都与真品无异,但是给他的感觉有点不对,总感觉青花的发色没有那么自然。

或许是错觉,难道拍卖行里也有假货吗?

应该不会吧。

“我看看。”

徐泽将这只青花赏瓶拿到面前,对着灯光仔细观察了足有二十分钟,又很耐心地查看了底足的款识后,才将赏瓶放下,低声道:“这件应该是民国仿制的,底款不太对。”

不过仿得很逼真,若不是他从小跟着爷爷见了这么多古玩,又仔细观察了很长时间,恐怕也会被蒙骗过去。

他看向对面的少年,眼中不由得露出几分讶然。

即使是被爷爷夸赞眼力好的自己都要分辨很久才发现,云舟不过上手看了五六分钟就得出了结论,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他知道云舟不是古玩世家出身,所以才更让人觉得惊奇。

云舟还不知道,在跟随冯大师学习修复瓷器的两个多月中,他的眼力有了明显提高。

因为要经常调制与釉色相同的黏合剂、以及修补裂缝的涂料,他对颜色的敏感度提高了不止一倍。

冯大师要求的是完美修复、无痕修复,对于釉色修补的要求极高,颜色在灯光下、在日光下、在夜光下的光泽度是不一样的,哪怕深一分、浅一分都不行,如此苛刻的要求也造就了云舟对于色彩的敏感。

他现在还看不出究竟是哪里有问题,有的只是一种潜移默化而培养出的直觉,等以后接触的多了、了解的多了,他便能从根源上找到原因,成为真正懂瓷器的人。

“...大少,这真是仿的呀。”

云舟微微一愣,随即小声问道,“难道拍卖行也有赝品吗?”

“嗯,条款上注明了不保真。”

徐泽对这种情况习以为常,“像估值较高的瓷器都做了来源追踪、热释光鉴定、并经过数位专家的一致认可,基本可以保真;至于其他瓷器,就看鉴定师的眼力了,真品率在90%以上。”

古玩市场的水很深,任何一位专家都不能保证自己的判断从未出错,而科学鉴定以及来源核实是需要成本和精力的,只会用在值得的地方。

“这样啊——”

云舟看着眼前的青花缠枝莲纹赏瓶,神色带了一点惋惜。

如果是清嘉庆时期官窑瓷器,那么估价在百万以上,但如果是民国仿的,可能只有几万块,价值要相差几十倍。

这完全颠覆了少年的认知。

以往他一直认为拍卖行中的拍品都是真品,现在才发现,原来世界性的拍卖行也是有风险的。

不过比起外面市场上那种一百个里面都不一定有一个真品的概率,这里的风险已经很低很低了。在赝品泛滥的现在,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看来在古玩一行,最重要的还是要提升自己的眼力。

云舟用余光偷偷扫了一眼站在门口的工作人员,在他们的讨论过程中,对方一直保持着沉静的表情,脸上毫无尴尬之色。

可见这种事情并不是特例,在每次拍卖会上都有可能发生。

云舟在心中摇了摇头,继续翻看图录。

当翻到最后几页时,他的视线蓦地凝住,心跳加快,这次的拍卖会居然有残器和碎瓷片!!

这是他没有想到的。

因为在收藏界里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瓷器有毛,不值分毫”。

华国传统收藏观念里非常注重器物的完整美,如有破损,会使观赏价值和交易价格大打折扣。

从有瑕疵的拍品起拍价都比较低、以及市场上的碎瓷片没人要的情况来说,都能佐证这句话的真实性。

不过近几年来,这种观念正在慢慢转变,有些破损的瓷器也逐渐进入了收藏家的视野,只是距离完全接受还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嘉禾拍卖行显然对市场风向极为敏感,这是第一次在拍卖会上出现瑕疵极大的残器和名窑碎瓷片。

可以说是一次勇敢的试水,用来试探收藏家们对于不完美瓷器的态度。

云舟克制着内心的激动,指尖来回翻动最后几页图录。

第一件残器是清雍正青花矾红龙纹玉壶春瓶,没有瓶口,只有下半部分,但下半部分保存得非常完好,参考价100万。

如果这件瓷器没有伤残,价格绝对在千万以上!

第二件是明宣德时期的一件青花龙纹残器,四片较大的瓷片拼成了完整的瓷器,能清晰地看到上面的裂纹,参考价70万。

当看到看到第三件拍品的时候,云舟几乎屏住了呼吸。

只见图片上展示的是大大小小的天青色碎瓷片,标注的是:北宋汝窑瓷片一箱,共计78片,参考价60万。

汝窑,在宋代五大名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中排在首位,素有“汝窑为魁”之称。

它的烧造时间极短,只在宋徽宗在位期间时烧造,持续时间仅20多年。

目前全世界的汝瓷有纪录的只有八十多件,大多存在于各大博物馆中,私人收藏不超过十件,极为稀少。

北宋汝窑的汝窑天青釉圆洗,曾在j士得拍卖会上拍到了2.7亿港币的天价,刷新了当时的瓷器世界纪录。

而在此之后,汝窑瓷器屡创天价,成为收藏家趋之若鹜的藏品。

“请问...”云舟感觉自己的声音不太自然,停顿了一下,尽量让自己平静下来才道,“这两件残器和汝窑的碎瓷片能拿来看一下吗?”

“当然可以。”两位工作人员不到十分钟就将三件拍品拿了过来,可见没有什么人关注。

这次拍卖的瓷器总共有两百多件,其中不乏精品,还有像‘清乾隆御制‘有凤来仪’转心瓶’这样令所有收藏家争相欣赏的珍藏,没有多少人会关注最后面的残器,更不要说碎瓷片了。

这就像有人想买一款限量版的包包,结果这个包包的下面破了,那这个人宁愿花更大的价钱去买另一个差不多的限量版,也不会要这个破了的。

瓷器也是一样,珍贵的瓷器这么多,不缺这一件有瑕疵的残器。一般人也不会想着去修补,费时费力,更何况修复的不一定完美无缺。

然而这对于云舟来说,却不亚于宝藏。

工作人员开箱之后,天青色的釉片展现在他的面前,釉面莹润肥厚,通体施天青釉,令他想到了那句描述汝窑的词,“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

云舟将汝窑碎瓷片尝试进行拼凑,意外的发现其中有十二片居然可以拼成一件完成的瓷器,只是底部的釉色有一点小小的瑕疵。

汝瓷的烧造都是用支钉来烧制的,所以通体施釉,底足也有釉色,不像其他瓷器底足露胎无釉。

等瓷器烧好后将支钉取下,底部便留下了几个芝麻粒大小的支钉痕,这也是辨别汝瓷真假的特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