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应该说是,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

在今天以前,没有人知道余乐,甚至因为他穿的是魔都队的队服,裁判对他的整体印象分并不高。

魔都队的坡面障碍技巧选手,向来都是比赛排名靠后。

今天第一轮的比赛里,魔都队最好的选手罗刚都出现了失误,更不要说其他人。

但余乐一出手,就是一个270度的旋转上桥!

还有最最重要的一点。

他选择的是彩虹桥!!

负责坡面障碍技巧一共是7名裁判,会就难度、技术进步、多样性和完成度等进度对选手进行评分。

Difficulty(难度):不只取决于转的圈数,和起跳、落地方式,抓板等都有关系,连续高难动作组合的得分也会高于在两个高难动作中间夹杂简单动作。

Progression(技术进步):尝试之前没有人做过的动作,推动整个运动的发展,裁判一般会把最高分预留给全新的动作。

Variety(多样性):考验选手的综合能力,通过要求选手在一轮比赛内使用各种不同的起跳,旋转和抓板的方式,防止选手“偏科”。

Execution(完成情况):空中抓板的时长,落地位置是否为最优,落地时有没有手触地、侧滑,在道具上有没有提前掉下来等等。*网络资料

6名裁判打分,三个道具街区,三个跳台,以10分的满分减分法提交分数。全程分尤为重要,占据40分。

最后由打分系统,去掉一个最高分一个最低分,剩下四名裁判的平均分值为最后得分。

第7名裁判是裁判长,不参与打分,有监督权。

此刻一共六名裁判就站在雪坡的一侧,位置大概是两名裁判在第二道具处下方一点的位置站定,方面更好观察选手三个道具区域的表现。

他们脚穿滑雪板,在选手下来自己区域时候进行观察判定分数,随后会跟着滑行十多二十米的距离,继续观察后三个跳台区域的表现。

还有两名裁判会在第一个跳台区域等待,这里是最佳观看位,几乎可以观察到整个赛道。

最后两名裁判就站在最后一个跳台的下方,除了第一个道具的视野相对不佳以外,他们不需要移动就可以观察到几乎所有技巧区域。

主裁判则和公证员、分数裁判蹲守在终点的裁判屋里,他们的面前摆放着三个电视屏幕,通过架设在雪道外侧高杆上的摄像头,进行全程观看,并且核算分数。

此时的余乐已经出发,并且方向相当明确地选择了彩虹桥。

坐在屏幕前的主裁判在判断出他的选择后,第一时间就将身体往前倾斜了一点。

所谓艺高人胆大,没有点儿实力和胆子,都不会挑战这个道具。

比赛到现在,也就五个人在出发的时候挑战了彩虹桥,并且都表现不错。

第一组道具嘛,速度还没有起来,彩虹桥和平桥几乎没有难度差别,唯一的差别是他们在技巧方面的处理。

在五名挑战彩虹桥的选手里,只有两名国家队员使用了技巧上桥,剩下三名则只是在下桥的时候运用技巧。

所以,在连续三名选手失败后,要迎来一次转折?

主裁判是华国少数自由式滑雪运动的世界级裁判,经常在全世界的滑雪比赛里担任裁判工作。

今天回国主持裁判工作,看着国内运动员的水平,何止焦虑。

差太远了。

华国这项运动,运动员的平均水平是多少分来着?

50分。

包括孙毅,如果不是整体印象比较高,国内比赛又以鼓励为主,他根本拿不到接近70的分数。

换句话说,余乐的第一场全国比赛,裁判组对他的整体印象分并不高,又或者说是根本没有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