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谌不由轻笑,是了,老太太。这次李谌成功打击了吐蕃刺客,化险为夷,完全不需要仰仗老太太的一兵一卒,这事儿如今传到老太太耳朵中,必然对朕另眼相看。

也是时候,在老太太面前树立威信了。

李谌道:“来的正好,摆驾。”

“是,陛下。”

李谌坐上金辂车,从大明宫的丹凤门出宫,来到长安城内的南内兴庆宫。

“拜见陛下!”

李谌走入兴庆宫大殿,羣臣跪拜,他打眼看过去,兴庆宫里竟来了这么多人,绛王李悟、宰相郭庆臣、枢密使刘光、神策军指挥使郭郁臣、御史大夫兼大理卿刘长邑,并着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等等的官员,没有五十来号,也有二十来号,站满了兴庆宫的大殿,不知情的,还以为今儿个是朝参之日!

李谌蹙了蹙眉头,总觉得有些奇怪。

“奶奶。”李谌走进去,状似乖巧的唤了一声太皇太后。

太皇太后的脸色相当难看,一点子也不像是有喜事儿的模样,她甚至冷冷的白了一眼李谌,道:“天子,你看看,看看,自己做的什么好事儿?”

李谌奇怪,道:“不知孙儿如何不懂事儿,开罪了奶奶?”

“你不是得罪了老身!”太皇太后戳着拐杖道:“你是得罪了吐蕃!自己看罢!”

说罢,将一样文书扔出去,“啪!”直接丢在地上。

李谌是天子,就算是太皇太后扶持上台的天子,那也是正经的天子,哪里受得了这样的脾性?加之他是重生一辈子之人,更是心高气傲,如何肯在羣臣面前弯腰去捡?

鱼之舟立刻屈膝跪在地上,恭敬的捧起文书,擎过头顶,呈给李谌。

李谌黑着脸展开文书,这一展开脸色登时更加阴鸷。

文书是急报,吐蕃兵马偷袭清寒堡,清寒堡死伤惨重,吐蕃扬言,如果不放还他们的使者尚琛璃,便会正式宣战,血洗中原!

啪!!

李谌狠狠将文书劈手砸在地上,冷笑道:“好啊,好一个贼子!朕抓了吐蕃细作才几日?为了一个细作?朕看这不过是他们想要发兵攻打我大唐的借口罢了!”

琛璃被关押入狱,还没有一个月的光景,发兵打仗可不是一拍脑袋的事情,吐蕃发兵清寒堡,总要有先头部队,粮草先行才对,这些都需要时间,如此看来,什么要回吐蕃使者,不过是他们攻打清寒堡的一个借口。

太皇太后自然明白这个道理,她能纵横三朝,自然不是个痴人,但明白是一回事,理解又是另外一回事。

太皇太后揉着额角,幽幽的道:“天子糊涂!你这次的所作所为,惹恼了吐蕃人!一旦吐蕃发兵,那便是生灵涂炭啊!”

宰相郭庆臣立刻应和:“太皇太后所言极是,我朝太平,百姓安居乐业,切不可大动干戈。这些年来吐蕃与我大唐和平相处,并没有太大的战役,决不可轻启战争,以免一发不可收拾啊!”

“是啊是啊!”

“太皇太后所言极是!”

“宰相言之有理!”

李谌一看,满朝文武有一半以上支持老太太的想法,溜须拍马的应和,完全不把自己这个皇帝看在眼中。

太皇太后又道:“为今之计,只能和亲了,老规矩,从宗室之中选拔一个公主出来,送到吐蕃和亲。”

“太皇太后!”李谌怒不可遏,吐蕃都欺负到面前了,可谓是蹬鼻子上脸,没想到太皇太后竟然一忍再忍。

李谌反驳的话还没开口,已然有人站了出来,拱手道:“太皇太后,和亲并非良计,不妥!”

在这势头一边倒的情况下,竟然有人忤逆太皇太后的意思,众人的目光立刻聚集过去,全都投注在这个不怕死之人身上。

是御史大夫兼大理卿——刘长邑!

“哦?”太皇太后嗤笑一声:“你是觉得老身的决定,是错误的?你是觉得,满朝文武的决定,是错误的?你还是觉得,老祖宗留下来的和亲决定,是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