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8页

一般人等也就平时聊天时会骂上几句,但还有些热血上头的义士就不一样了,蜂拥冲到临安使馆外,对里面的宋人提出了抗议。

城里的警察虽然对宋国使节提供了一定的保护,不让义士们离院落太近,但却也没有将他们驱走的意思。

时至今日,抗议的人群已经积累到了颇多的数量,白日上班时都有几十人围观,下班后来凑热闹的人多了更是连街道都能塞满。宋国使节们对此毫无办法,只能趁人少的时候派人出去向熟人求帮忙,平时就躲在楼中瑟瑟发抖。

“让一让,让一让!”

突然间,北方大路的方向出现了一小队人,一边喊着一边分开人群往里面挤去。这引发了不少群众的注视,但他们其中有人穿着青色的制服,周围的警察也赶来护送,最终也没引发什么骚乱,成功进入人群内圈,然后从侧门进入了使馆中。

使馆内的小楼上,大使岳尧臣原本正紧张地看着外面的围观群众,现在见到有人进来,顿时像抓到救命稻草一样,主动下楼迎接过去。

他本是诗书世家出身,稳定持重,走路都要一步步按节奏走,然而今天却不顾礼节,三步并作两步就下了楼进了院子里,很快与来人接触。

来人不多,他很快认出其中为首两人是他之前派出去求援的使馆人员,其余三人则是生面孔,但显然是夏国派来的人。

“可平,你辛苦了。这几位是?”

这个字为“可平”的穿着夏风服饰的年轻宋人连忙介绍道:“这位是礼部外交司的祝和祝先生,是来为我们解决困境的。”

岳尧臣闻言立刻大喜,也不顾对方只是个普通公务员便作揖道:“祝兄弟此来,可真是有劳了!不知贵国何时能调兵过来驱散这些乱民,还街市一个清净?”

祝和本来脸上还挂着职业性的笑容,听他这么一说,脸色顿时垮了下来。

他下意识要纠正对方这个政治不正确的说法,但转念一想似乎反而是个机会,于是反问道:“岳大使是觉得外面这些是乱民吗?”

岳尧臣并非专业外交人员(实际上整个宋国也没多少这样的人才),而是走关系托到的这个“肥缺”,来了之后整天吃喝玩乐也没干什么正事,政治敏感度几乎没有,随口就道:“这么随随便便聚拢在外,以下犯上,如何不是乱民吗?当年临安也是……”

这时周围人拼命给他打眼色,他话都快说完了才反应过来,硬生生收住,然后尴尬地说道:“啊,嗬,这关系到国体,总归不合适吧?”

说着,他连忙招呼侍从端茶倒水,请祝和等人入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