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3页

他点了点头,承认王文统说的好像有点道理,又抬头看了看王文统,突然问道:“对了,老人家,你是谁?”

王文统叹了一口气,往东方行了一个礼,说道:“不瞒可汗,我曾经一度为忽必烈陛下效力,官至平章政事,操理财政……后来受此牵连,黯然下台。之后我也不愿意再去给女婿效力,就在东海国教教书了,这次还是他们硬拉着我,才过来做了个使臣。此话句句为真,可汗可派人去中原打听一下,说来这也是丢人事,还请可汗不要介意。”

虽然他说的确实是事实,但是避重就轻、春秋笔法,非但不像是他背叛了忽必烈,反而有了种受害者的感觉,再加上阿八哈对中原的事也没什么实感,因此很容易就蒙混了过去。

听了这席话,阿八哈反倒对他“擅长理财”的自我描述很感兴趣。他的伊尔汗国现在攻势受挫,抢无可抢,而安置部民要钱,打仗采购军械补给又要钱,可谓入不敷出,因此渐渐也开始启用旧波斯和阿拉伯有能力的文臣。历史上,伊尔汗国一直受困于这个财政问题,直到几十年后,他的后辈合赞汗引入了采邑制,将军队分封到各地,才基本解决了钱荒。但也因此导致蒙古部民战斗力颓废,为最终的灭亡埋下了伏笔。

“你是说理财,这一国该如何赚钱呢?”

“不亏是可汗,关心的问题就是和普通人不一样。”王文统见正戏来了,先捧了个臭脚,然后头头是道地解说了起来:“这治国,说到底和牧羊是一个道理,羊越多,才能有更多的毛和奶,若是杀了羊,固然能……因此,就是要获得更多的土地,蓄养更多的人民,才能从他们身上收取更多的税赋。当然,这里面还有一些小细节……”

“好!”他深入浅出地讲解,听得阿八哈是醍醐灌顶,大为受用,当场叫好起来。然后,可汗犹豫了一下,又问道:“这确实是长远的法子,但是现在就想变出钱来的话,该怎么办呢?”

王文统笑了一下,然后指指章恺:“不瞒可汗,现在正有一个赚快钱的办法。”

章恺站起身来,对阿八哈行了一礼,说道:“若是可汗能授权我们在南方海上建立税关,对过往商船抽税,我们可以为可汗取得每年三十万迪拉姆的税赋。”

迪拉姆是东欧和大食地区常见的一种小银币,重约3g,铸造方众多,品质不一,大多都很粗糙。商社带来的精良的东海银元在这里一枚几乎能换五迪拉姆,三十万迪拉姆也不过是六万元的水平,不算太多,但对于阿八哈也不无小补了。

此时他们的目的已经昭然若揭了,那就是再次玩弄起东海商社惯用的扯虎皮做大旗伎俩,借助伊尔汗国的威势,名正言顺地封锁波斯湾口,收取过路费。从波斯湾进入底格里斯河到达叙利亚再转运到地中海,是这个时代东西货物交流的主要通道,每年过往的财富何止亿万!只要卡住了这个口子,几百万迪拉姆的收益也是手到擒来,上贡区区三十万的份子是轻轻松松。

当然,即便不借助伊尔汗国的虎威,单靠东海商社自己的力量去封锁波斯湾,也不是做不到。但是这么一来,很有可能同时触怒传统海商和伊尔汗国两个庞大的势力,他们联起手来日夜骚扰、封锁陆上商路,那最后就得不偿失了,还不如就上点供解决烦恼呢。而蒙古人一向治理粗疏,懒得管理细节,经常大手一挥就把地盘分配给各领主自己经营,只要定期上缴一定税赋或者尽军事义务就行了,想让他们同意并不是不可能。

果然,阿八哈仍然是个传统的蒙古人,对于海贸的巨大利润毫无概念,一听“三十万迪拉姆”,立刻眼睛都放光了。“三十万?好,你们需要什么?”

章恺没预料到他的反馈这么简单,反而犹豫了,想了一会儿后说道:“不敢奢求可汗给太多东西,只要把南方海上几个叫‘忽鲁模思’的小岛分包给我们就可以了。”

“忽鲁模思?”阿八哈听到这个名字有些耳熟,于是招来一个近臣一查,果然发现在波斯南部确实有这么处市场,已经包给一个旧包税人了,不过税款只有寥寥几千迪拉姆,跟这些东海人开出的天价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他气得拿起刚到手的断离剑狠狠往空中一劈,骂道:“这些混蛋,居然骗了我这么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