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0页

城里也有一个当地酋长,名曰“罗隆王”,名义上是本城的统治者,但实际上干不了什么屁事。他会对商人收取少量的税赋,维持一支约三百人的卫队,这在龙牙半岛的土著中算是相当大的一支武装力量了,但训练度低,基本没什么用,也就吓阻一下小海盗、维持一下集市秩序罢了。此城更大的防御力量,是本地的商人们,他们自募保镖,自建屯堡,真有大规模海盗来袭的话,往自家屯堡里一躲,海盗们便无可适从了,总不能一家家打过去吧?

而在军头们不怀好意地打量着这座城市的同时,狄柳荫又例行公事地进到了城中,了解一下当地的市场行情,易手一些货物,顺便打探一下情报。

罗卫城墙很是简陋,但是城内的文明状况明显要比周边地区好很多。里面有很多石质建筑,其中最高大的那几间都是宗教场所,与中国和本地风格都不一样,大概是印度人造起来的。只是城里的规划得很乱,建筑都是随便建的,道路适应建筑物弯弯曲曲的,而且脏乱差得很,显然这里根本没什么市政工作。

如今是贸易旺季,城中人头攒动,各类异形交通工具和异域人种来来往往,其中不乏狄柳荫已经十年没见过了的印度和黑非洲兄弟,令他倍感亲切。不过护卫他的水兵们就没这个余裕了,不时皱着眉头挥散传来的浓厚体味,鄙视且警惕地看着这些番人,手掌来回摆动的时候不经意地滑过腰间的手枪——这倒不是怕城中人图谋不轨,而是怕躲在街角的小贼趁不注意过来把它给偷了。

狄柳荫当然不会印度话,现在的印度人当然也不会英语,沟通是个很大的问题。但是还好,罗卫城中也聚集了不少唐人,有些就专门做牙人这行的,见到狄柳荫一行人过来,就热情地自荐起来。

“公子,可是从中土大宋来?”“公子,可要通译吗?”“公子,我这有上好……”

“得……一个个来,你,就你吧,你会天竺话吗?”

“公子有眼力,小底王叻,天竺话虽不会,但小底在这罗卫城也混了近十年了,通晓本地风土,必能襄助公子买低卖高。”

“你不会天竺话?那这么多天竺来人,你怎么跟他们交流?”

“哈哈,公子有所不知。天竺虽大,但不类中华,没有官话。就算同是天竺人,也不一定是一国人、说同种话的,所以学甚天竺话也没用。不过罗卫此地,各国来客汇聚,言语不通,几年下来自然有了一套规矩,照规矩行事便可贸易。公子初来乍到,或许对规矩不熟,但只要有小底指点一二,必可融会贯通。”

“行,有意思,王叻是吧?你跟我来吧,什么价钱?”

“好嘞,公子眼光真好。承蒙惠顾……”

第444章 另一个世界:异域贸易

1263年,11月27日,大雪30日,罗卫港。

狄柳荫雇了王叻作为向导,在城里随意逛了一会儿,找到一处不甚起眼的印度店铺,走了进去。

这家店铺以石为基,垫高了厚厚一层,上面又用木头搭了个两层矮楼,墙外装饰了一些印度风格的绘画和木雕,门口展示着一些香料、印度工艺品还有刀剑之类的东西,看起来像是个杂货铺。但是门口还竖着一根木杆,上挂一面写着“敞收唐货”的布幡,与店铺风格格格不入,看上去应该是请唐人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