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页

宝安镇前身是唐时的宝安县,后来宝安县改名东莞县,再后来县治迁去了北边的莞城,便把宝安镇留在了这里。虽然不再是县治,但宝安镇两山夹一湾,地理特征明显,是广州前往东南的航路的地标,又是军队的一处驻扎地,所以还算繁盛,应该说是伶仃洋周边最大的人口聚居区。

远洋舰队到达了这里,发现这里五脏俱全:既有城市、旅舍,又有充足的食品和物资供应;码头设施比较完善,停泊烈焰级毫无问题,甚至还有一处小规模的造船场;镇中还有不少商铺,大多是本地商号的分号,但也有一些来自福建甚至江南的商家;镇外山上有佛寺道观,海边有妈祖庙;周边开发程度比较高,既有农田、林场,又有盐、珍珠等海产,人民生活水平不低。

停泊的时候,狄柳荫派人下去考察了一番,对这里很是满意,之后高层们商议一下,便决定:不去广州了,就在此地完成交易,然后继续南下!

这个季节北上广州,是既逆风又逆水,靠风帆行驶起来费时费力,且浅滩暗流众多,一不小心就得出事。所以就在宝安就地解决吧,反正在广东这边需要交易的东西并不多。

舰队打出东海国和两位伯爵的旗号,遣章恺去镇上拜了码头。宝安镇上连个九品官都没有,哪里见过这样的架势?当即不敢怠慢,满镇有头脸的人物都出来迎接了。

这可就令股东们苦笑不得了,韩松和李涛紧急换了身礼服,下岸应和了一下,然后就让狄柳荫去前面顶上去了。

“这倒也方便,正好可以顺便把商务处理了,料他们也不敢坑害‘大宋官军’吧?”回到船上的李涛说道。

“谁知道呢。”朱龙草耸了耸肩,“说不定他们见是‘官军’,反倒要宰一刀呢?算了,我也去看看吧。”

舰队没有去镇里扰民,而是择了一处清净的港区泊下,用随船带的铁丝网和帐篷搭了一处营地,让船员们轮番休息。

大部分船员都是第一次到这么南的地方。他们在本土上船的时候,天气已经相当有寒意了,当初听说广南气候四季炎热,还不敢相信,直到一路南下越来越温暖,现在到了陆地之上,感受到冬月间仍然如夏日般的高温,才不得不相信这世界真的如此奇妙。

为了给本地居民留个好印象,军官们对纪律进行了严格的管束,把士官、海兵和雇佣水手混合编成小队,必须按小队共同出行,相互监督,不得生事。出身本土的水兵还好说,但沿途雇来的水手散漫惯了,对这样严苛的纪律很不习惯,但看在提前发放的丰厚的生活费上,还是忍了。

早就有消息灵通的小贩,推着吃食来到了营地旁边推销。

最初,北方水兵们看着那些奇形怪状的南国水果,还不敢下嘴,直到有胆大的掏钱买了点尝尝并大赞美味,才引来了更多人尝试,然后很快就把摊子买空了。

不过这样的行为很快被朱龙草制止住了——这么随便吃东西,万一痢疾了怎么办?

但他也没不让他们解馋,而是组织了船上的后勤部门(由船医发展而来)来了一次集中采购,仔细冲洗过之后,再分批定量发放给船员们。

第436章 南下:要什么离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