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页

此人名曰阿合马,西域大食人士,擅长理财。今年,王文统收监,财政大事一时无人主持,忽必烈就启用了他掌管左右两部总理财用。此人倒确实一时缓解了不少难题,但在姚枢看来,他用的都是饮鸩止渴之法。之前阿合马不顾王文统立下的规矩,超发了交钞,现在征调粮食,虽然确实收上来不少,但现在这季节收的可都是今年的种粮啊!这几个月倒是够吃了,今年秋天怎么办?

正当姚枢思索着要不要私下参阿合马一本的时候,殿外突然传来急报,看模样,似乎是东平严忠范送来的消息,很快一份文书送到了忽必烈御案之上。

忽必烈看了之后,突然眼睛圆瞪,惊讶地把信拍到了桌上:“什么,孔家被一锅端了?南朝李庭芝北寇?徐邳李杲哥畏缩不前?可恶,怎么这么多姓李的?”

……

这个月初,李庭芝率领一支约两万人的大军在海州登陆,东海商社从本土把王泊棠派了过来充当联络官。他们与高正会面商议后,决定将李部大军移驻峄州,南面旅派出第二合成团随行,合力向西攻拔滕州。

峄州位于沂州西南、滕州正东,州治兰陵县,原先也是李璮的领地,今年李璮北撤后,被沂州守将孟德接管。孟德兵力不多,接管之后还一直提心吊胆担心西边的严忠范或者南边邳州的李杲哥来攻。但是可能是这个位置有些鸡肋,这两方敌军始终没有往这边派兵,现在正好拿来安置李庭芝部。

李庭芝带来了两万人,还有二十门火炮,浩浩荡荡,看着比南面旅的两千多人可是威猛多了,还是正牌的大宋官兵(这算优点?),令孟德安心了不少。同时,他们也不出意料地引起了严忠范派出的密探的注意。

既然有了李庭芝牵动严忠范的神经,南面旅就可以动起来了。

高正从本土把步兵第一营调到了沂州,看守后路和补给线,其他三个合成团兵分三路,第二团随李庭芝攻滕州,其它两个团攻入泰山山脉,朝着东海商社的最终目标莱芜监进发。

从地形图上看,泰山山脉和南清河正好围成了一个“d”字形,西边竖着的是南清河,东边半环形的是泰山山脉,围出了一片谷地,莱芜监就位于这个谷地的东北部。

这个谷地,西边是一大片平原,又有河运,进出很容易,而东边则是高大巍峨满是密林的山地,几乎不可通行,交通就很麻烦了。莱芜监其实就位于胶州的正西方,直线距离不远,然而却不可能走直线过去,必须先西南到达沂州,再向西北进山才能到达。

沂州和莱芜之间的这片区域,就是著名的“沂蒙山”。沂蒙山并不是某座山或者山脉的名字,而是指蒙山和沂水附近的这一整片苍茫广大的山水地带。

想从沂州穿越沂蒙山到达莱芜,有两条通行能力还算不错的走廊地带。一条是溯沂河的支流祊河而上,走费县道到达泗水县,再北上去莱芜。另一条是沿蒙水上溯,经新泰县到达莱芜,著名的孟良崮就是在这条路上。

其实还有一条,沿沂水一直溯流而上,也可进入沂蒙山深处,与莱芜只有十几公里之隔,然而这十几公里要跨过茫茫大山,可不是容易过的。此外,在莱芜北部也有两条山道通向更北边的淄州,不过只能走小批量的行人或商队,走不了大军。

所以对于南面旅来说,可行的道路也就是费县道和新泰道两条路了。论通行能力,是费县道更宽阔些,但论距离,则是新泰道要短一些,而且东海人在新泰县已经有过布置,对于沿途更熟悉。

于是高正决定兵分两路,派遣段明远带第三团走新泰道直取莱芜,而自己则亲率第一团走费县道捣入东平路腹心地带,吸引东平方面的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