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页

……

南宋册封所谓“东海国”的事宜,在六月初就已经做完了,但是此后又为册封使的人选开始扯皮。以大宋朝廷的低效率,这事拖到七月份都没决定好。

直到忽必烈兵临淮西,蒙古宗王塔察儿率领众多汉军仆从军猛攻淮河上游的荆山,配合下游李璮的渡河行动,一时淮河防线左支右绌,似乎马上就要不支了。前线金牌告急,朝廷吓得急了起来,这才匆匆派了兵部员外郎庄山为册封使,东海军节度判官文天祥为副使,前往北地,对“东海国”进行册封。

宋朝的兵部可能是历朝历代最落魄的,大部分职能都被枢密院抽走了,能管的事只剩下了两个,其一是对兵将的作战技能进行考核,其二是册封和管理蕃国。其二乍一看与军事没什么关系,但是蕃国涉及到合纵连横,从蕃国借兵、借道、合作进攻,都会影响军事胜败,所以归属兵部管理是合理的。其一看上去倒是个正经的军事职责,但是现在各地军头已经出现了军阀化的趋势,这个考核基本没什么用。所以兵部真正的职能只剩下了第二个,兵部实际上也成了一个外交部门,由他们的人担任册封使正合适。

天朝大国虽然落魄,但也不能丢了面子。南宋准备了一艘华丽的封舟,准备载着使节,跟随东海人的商船队一起北上。但是封舟准备好之后,东南又起了台风,船队无法出发,直到这几日,才终于踏上了北归的道路。

……

前不久。

王泊棠在那艘南宋封舟上,走到船舷边,意气风发地看着船队借着南风鱼贯进入了大沽河,实在是想高喊一声“我回来了!”,不过碍于旁人在场,没好意思真的喊出来。

前面冬至号上的水手将帆逐渐降下,灵活地停入了码头,而这艘大封舟就有些笨重了,两艘小划桨船划了过来,封舟上的水手扔下绳子,让他们将船拉入了码头。

王泊棠看着码头外越来越多的人群,有些满意,又认出了前面来迎接的乌文成,正要呼喊,此时身后却传来了感慨的声音:“啊,狄夷治下,此地竟也能保有如此元气。哈,不过从今往后,此地便重归王土了!”

王泊棠听声音就知道,后面的人正是这次的册封副使兼东海商社以后的监军文天祥,不禁有些头疼。

当初一听文天祥的大名,下意识地就把他给要过来了。可没想到,这小子虽然长得还不错,但是太不会做人,经常一本正经地说些得罪人的话。就说现在,治理胶州的“狄夷”不就是东海商社吗?你小子这是骂谁啊?

这样的事儿还不少,还好这家伙对东海人的星火级起了兴趣,一路上大部分时间呆在冬至号上,烦的是郑林,直到前不久才乘小船换到封舟上,开始烦他们。这不,郭阳不堪其扰,跑冬至号上呆着去了,留他在这边受气。

王泊棠转过头去,打了个哈哈,说道:“宋瑞说得是,呃,对了,庄大使准备好了吗?”

文天祥此时不过二十出头,眉清目秀,试图开始蓄须但没蓄出多少,现在穿着一身绿色官服,正慢步往船舷走来,回答道:“正在换装,应当很快就好了。”

文天祥年轻体力好,难得的没怎么晕船,而正使庄山就惨了,吐了一路,到现在都没怎么缓解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