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页

这几人不明所以,西墙不是安排人了吗?但军中常道服从命令乃天职,他们没有异议就跟着去了。

外面的望楼上,姜如成很清楚地看到刚才在南墙上朝着这边“放”的几个贼兵拿着手中的短棍急匆匆地朝西边城墙去了,心中得出了答案:“果然如此,贼人兵员不足,这样的精兵并没许多,只能疲于奔命!”

既然如此,不趁贼人顾此失彼的时候进攻,更待何时?

“擂起战鼓,让常敏部开始攻城!”

还没等西北两边铺桥完毕,姜如成一声令下,南边便鼓声大作,一个百人队精兵抬着长梯蜂拥上前,准备一举夺下南面的城墙。

嗯,不过两个敌台之间就这几十步的距离,即使只有百人,也拥挤得很……

姜如成满怀期待地看着自己的部下,却突然听到对面城墙上响起一阵急促的号声——然后他便皱着眉头看到东西两侧的城墙向南涌来几十个红衣兵,都带着那种短棍,从两个敌台和南边城墙三个方向一齐向下开火,这边一下子便倒下了十多个精兵!

“不好,有诈!”姜如成立刻关注起了伤亡情况。

伤亡惨重,但大部分兵还在,姜如成犹豫了一下,还是没有鸣金收兵,让鼓继续敲着,再探虚实。

剩下的精兵们没办法,硬着头皮冲上前去。

冲在前面的已经接近了城墙,有人试着朝墙上放了一轮箭,自下而上没什么威力,也就壮壮声势。而且城头的雨棚修得很是刁钻,抛射的话会被棚子挡住,没用,直射的话又很难找到角度,稍低一点就射在墙上,稍高一点就朝天去了,射了一通几乎是纯粹在浪费箭矢。

其实传统城墙也有类似的设计,在城墙之上会设置木板做成的“悬户”,以防攻城方弓箭抛射。但也没东海人这么丧心病狂,毕竟守军也是要还击的,如果窗口太小,就不方便拉弓射箭了。而东海兵用的是细长的火枪,只要很小一个射击孔就可以还击,想伤到他们实在是难上加难。

这还不够,他们连这一小点弱点也不愿意留,在墙上准备了大量的竹编盾牌,编织得不是很紧密,竹条之间留有小孔可以看透,中间有一个射击孔,守军把它架在女墙间,不妨碍瞄准射击,从下面射上来的弓箭却因为力道不足难以穿透,拿他们毫无办法。

没办法,只能指望登城了。

但是登城也很不妙。后面的人顶着铅弹抬着带有倒钩的攻城梯勉强冲到城下,结果发现墙角下挖了一道不是很深却很宽的壕沟,站在壕沟边上,倒钩勾不住墙头的女墙,但如果跳下壕沟去,无疑是将自己置于险地。这下子又尴尬了。

于是几十名精兵就这么挤在城墙和两个巨大的敌台中间,进退不得,面面相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