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他多有才干,冯国用这人能文能武,更偏向于文,比朱五手下其他的武将强得多。早在和州他就是定远军的参谋,现在也不算赶鸭子上架。

“此次阅兵除我大汉之外,是否请天下诸侯派人前来观礼?”李善长问道。

“请,怎么不请?”朱五一脸坏笑,“不但要请,而且还要大请,刘福通要派人来,那个徐寿辉也派人来,还有蒙元也请来,让他们看看!”说着,朱五又是坏笑,“让朱重八也来人!”

说完,朱五心道,“重八哥,这回你敢来?”

书房里正在议事,朱五的余光看见,朱玉悄悄走到门口。

“别是那事儿,千万别是那事,老子是真怕了!”

朱五顿时头疼起来,他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女人打架。现在后院马上就要起火,千万别在是湘莲小姐姐出什么幺蛾子。

“进来!”朱五盯着朱玉,他娘的他要是敢再说那事,直接一脚踹出去。

“爹!”朱玉跪地,少见的肃穆行礼,“有使节前来!”

“谁?”朱五问道。

“倭国使节一行三十二人,护卫七百人,船三艘,已经到了近海,被水军拦住。水军副帅俞廷玉奏报,问爹见是不见?”

倭国?他们来?哦……

朱五似乎懂了,他想起来了,这些人应该是来还钱的。当日倭国镜子的拍卖经营权,交给了日本一个啥鸟贵族的家臣。当然都是些零碎的小镜子,但镜子的专销都给了汉人海商。

可是朱五还没说话,听到倭国使节来临,文臣们跟打了鸡血似的。

一直不怎么说话的老儒陶安,以不符合年龄的敏捷跳起来,大声问道,“他们是来进贡的吗?”

朝贡,华夏古代不对等的外交手段,华夏的人把华夏之外的人统统鄙视的称呼为蛮夷。蛮夷朝贡,则有着巨大的政治意义。

千百年来,这些小国也以能得到华夏王朝的册封为荣,就像后世的芭堤雅帝国,他们的国王在乾隆年间上表,为了表示正统冒充华裔国王郑的义子,所以每个国王都有一个姓郑的中文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