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4页

士匄口中的“汉楼”就是城楼,而函谷关的城楼三层,城墙高度就是十六米左右。

“此处雄关,汉国六年筑成?”中行吴并不是感到难以置信,是在思考吕武怎么建国之后就开始修建关隘。

没有将“老巢”赠送出去之前,韩氏的封地就在附近,要说三人之中谁最关注函谷关的修建,自然是韩起无疑了。

韩起没有多说什么。

现在看起来函谷关好像是修成了,实际上函谷关并不止眼前所看到的关城以及前方建筑群,没有将周边山体的一些防御设施算进去,不算是完整的函谷关。

完整的函谷关包括一座主关隘,还有其它位置卡住谷口的四处小关隘,另外就是山上的屯兵堡垒,以及战时布置的各种床弩、投石车等大型军事器械,更不用说招之则来的众多弓弩手了。

真的有敌军来攻打函谷关,主要入关谷地也就能容纳一万多人,他们在前进的过程中不但要注意脚下,两侧山体之上绝对会有远程武器覆盖。

韩起稍微想象一下那个画面,浑身控制不住打了一个冷战,心想:“想要攻破函谷关?要死掉多少人才能将守军的箭矢消耗完啊!”

不知道士匄和中行吴有什么想法?他们遥望函谷关的脸色明显就不对劲。

“汉王为何修建此关?”士匄本以为范氏修建虎牢关就够牛逼,跟函谷关一比,虎牢关有点不够看了。

中行吴看上去有些失神。

这几个晋国的卿位家族分别建国之后,不止汉国在修建关隘,范国、荀国和最晚建国的韩国,其实也都分别挑选有利地形加强关隘或修建新的关隘。

范国先修了虎牢关,后来跟以楚国为首的联军战事陷入不利,有了加强虎牢关防御设施的动作。

士匄这么干是做好了最坏的心理准备,也就是一旦从郑国那里夺来的城邑失去,范氏好歹能凭借虎牢关挡住敌军,保住从晋国分食而来的城邑。

荀国则是在“壶口”那边修建关隘。他们选择“壶口”修关再合适不过了,一旦守住“壶口”就能挡住西边的来犯之敌,敌军不走“壶口”则是要绕上一两千里路。

韩氏立国的时间最晚,他们却是修建关隘最多的诸侯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