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1页

然后,送老婆、孩子、财帛过来的宁喜立刻抽出战剑,提到“听说新任齐君也是脑子有坑的货色,说明齐国是你养老的好地方”,说着还一直拿剑比划。

对了,一起遭到驱逐的还有来自鲁国的叔孙宣伯,他跟卫衎成为难兄难弟,被强制送往齐国了。

新的卫君卫秋正在来追赶吕武的路上,随行的还有卫国新一任执政宁喜。

没错,孙林父出逃,一些不愿意投奔晋国的孙氏一派卫国贵族,他们转为投在宁喜门下了。

宁喜明显比孙林父要果决得多,一再遭到卫衎羞辱,一不做二不休干了这么一出,还将锅丢给了国人。他要是出生在二十一世纪的漂亮国,绝对会财源广进和混得风生水起。

南下的晋国大臣与军队,还有来自列国的众人,停在原地等待卫国队伍过来。

在这些天,只要是个国君就一再表态,不能轻饶了宁喜以及发动政变的卫国贵族。

他们站在自己的立场说他们的。

吕武和士匄听一听也就算了,根本不做任何的表态。

某天,卫国的君臣以及部队到来,卫君卫秋以及新任执政宁喜让部队停在远处,仅是单车来到晋军的营盘,以低姿态面见吕武。

“此为卫国之事,我(晋国)不作为也。”吕武要是手里没拿着礼单就太好了。

卫君卫秋是个会来事的人。

宁喜又是一个能低头的人。

这样的君臣搭配太合适了,一来就连连对吕武做出保证,什么会对晋国言听计从,每年的“听成”增加几成啥的。

君臣二人听到吕武的表态立刻松了口气。

对他们来讲,卖国根本不关他们的事,大河北岸的城邑是在卫衎手里丢的,服从晋国奉上贡品每个国家都在干,再多增加贡品换取卫国不被晋国趁机打击,能叫卖国吗?以他们的认知和立场,完全是在使卫国免遭劫难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