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页

现代人肯定听过“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这句话,里面的“祀”排在“戎”的前面。

“戎”就是征战,而“祀”排在“戎”的前面,足以证明至少是在春秋时期,人们对祭祀的看重超过了军事国防。

鲁国掌握了“礼”和“乐”,成了规则的制定者,他们以此为荣,并因此而感到骄傲。

后来,鲁国又得到了另一个权柄,也就是关于历史的记录权。

说白了,周王室分封的诸侯国,每一个国家都有来自鲁国的史官,负责记录各个诸侯国都发生了一些什么事,记录起来成为历史的一部分。

现在有两个举世闻名的“图书馆”,一个在周王室的“成周”,另一个在鲁国的“曲阜”。

里面拥有非常多的藏书,一些甚至是夏朝的文字应物。

更多的则是来自诸侯国的《诗》,还有记录列国君主和大臣一生轨迹的文献。

姓李名耳,字聃,也就是老子,前两年刚刚出生。

他以后会成为周王室的“图书馆”管理员,很用心费时地整理“图书馆”里面的藏书,学习和消化来书写自己的著作。

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也就是孔子,他以后会成为鲁国“图书馆”的管理员,花费了很大的精力去整理那个“图书馆”,毁了很多不喜欢的书,又推广自己喜欢的书,搞出了自己的流派。

这是滥用职权啊!

自己不喜欢的就销毁。

自己喜欢的则是定位必读文集。

史上第一个权限狗也就出现了!

然而,权柄这么重的鲁国偏偏没壮大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