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1页

赵和笑道:“我在咸阳城时,也不喜欢高楼华厦,宁可居小院眠陋室,并无多少讲究。此处可以遮风避寒,不须风餐露宿,已经比我们这一路上要好得多了。”

赵和说话时语气和缓,没有丝毫怨气,但是郭英自家心知肚明,将赵和一行安置于此,其实是有些失礼的。

不过这是郭昭的安排,郭英无从反对。

“那么赵郎君可还需要什么?”他又问道。

赵和略一沉吟,然后笑着指了指樊令:“我这随从,无酒不欢,此前因为军务,不许他饮酒,如今既然已经安顿下来,还请赐酒。”

郭英愣了一下,没有想到赵和真的会提要求,更没有想到赵和所要的仅仅是给自己的伴当随从提供酒。

他忙连声应了下来:“诸位远道辛苦,区区酒水算得了什么,我们北州别的没有,葡萄酒、羊乳酒管够!”

说完之后,他回头吩咐了一声,立刻有随从小跑着出去。

赵和见他这般作态,情知他是有意留在此处,便一伸手:“站在这里却是我失礼了,郭少君,请进。”

郭英随他一起入了屋,落座之后,郭英又看了一眼周围,这屋子里确实简陋,可以说什么都没有。他心里稍稍有些不安,觉得伯父这样安排似乎有些不妥,便笑着道:“这屋中太过简陋,我让人再送些物什来……”

赵和摆了摆手:“不必多此一举,我来北州,是传达朝廷消息的,而不是来享乐的。”

两人说来说去,都是围着这些完全无关紧要的话题在谈,郭英想要赵和先开口说正事,但赵和却始终不提及正事,这让郭英心中渐渐有些焦躁起来。

想了一想,郭英道:“听闻赵郎君曾为稷下祭酒?我虽然远处北州,但稷下学宫之名,却也屡屡闻及,心中实向往之,还请赵郎君与我说一说稷下人物风貌。”

赵和笑了起来。

他将稷下学宫的一些情形缓缓说与郭英听,最初时郭英是本着挑刺的心理听的,但将赵和所言与自家长辈们说的稷下学宫一一应证,发觉赵和所说的竟然大多数可以证实。那些少数与长辈们说的不一致的地方,也可能是因为时间过去数十年而发生了变化。

看来赵和即便不曾为稷下祭酒,但曾经在稷下学宫呆过不短的时间,这一点没有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