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8页

另外,陛下所说的才能和德行,其实一直都是为太祖成祖皇帝所忌讳的,在他们以及朝臣百官看来,除了太子之外,其他皇子越废物越好,因为他们的废物,无法争权夺利,大明朝廷才会江山稳固,也就不会发生第二次靖难之役和宁王之乱,可现在陛下要依照才能和德行给皇子们册封亲王位,但才能和德行在宫里是看不出来多少的,非的放到实际的位置上历练才可以,难道陛下心里的想法,是想要让皇子们参政吗?

啊,这可是不行。

朝堂上一片反对之声,内阁军机重臣也都是皱眉。

朱慈烺没有强争,起身下令退朝。

新鲜事物刚出来,总是有些骇人听闻,但时间长了,讨论的多了,增加配套措施,终究是可以施行。

朱慈烺相信,自己有这种威严和威信。也有这种毅力。

……

但朝臣们并不罢休,继续上疏反对,最初,他们反对的并不是“亲王论功封爵”,而是皇子参政。

皇子不干政,这是大明的祖制,陛下如果更改,难道就不怕再发生靖难之役和宁王之乱吗?

但随之问题也来了,如果不参政,如何确定皇子有无能力、配不配封亲王?

只考言行和举止吗?

另外,皇子们如果不封亲王,那又以什么身份到地方呢?所以绕来绕去,终究还是绕不过“册封”两个字。

于是干脆全盘反对,有朝臣上疏,要陛下遵守祖制,将所有皇子都封为亲王,然后到各地就藩,大明疆域辽阔,又新开辽东,分置十几个亲王,不是问题,加上秦王蜀王楚王福王被害被黜之后,这四个地方也都闲了出来,也可以安置亲王。

总之,和朝廷浪费钱粮,供养一代代亲王相比,将皇子留在京师,干预朝政,对大明的伤害更大。

……

对于这种腔调,朱慈烺严厉驳斥,宗室分封太多,造成国家财政负担沉重,这个顽疾,到嘉靖世宗皇帝时,朝廷其实就已经是力不从心,他好不容易才改过来,岂能再重蹈覆辙,滥封滥赏?你们不心疼百姓,不担心百年之后,朝廷亲王郡王的数目,在现在的基础上,再翻两到三倍,造成国家财政不济,朕这个皇帝却是要担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