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8页

“一言为定!”

这是1637年的1月,正是南半球的夏季。安第斯山脉这会儿山顶的雪水大量融化,这个季节在安第斯山脉行军,其实是相当危险的。

但是不这样做不行啊,因为,在成功拿下利马,以利马城为核心,孙传庭一手炮制了以蒂雅为女王的印加王国后。大明在美洲有了一杆号召全美印第安人的大旗的同时,也彻底结束了游击战,给对方竖起了一个固定的靶子。

在21世纪,利马是秘鲁的首都。以利马为核心的秘鲁国,其地理上基本可以分为三块。

最西侧,靠近太平洋的沿海一带,是间断而狭长的沿海平原、丘陵,这一代是后世秘鲁主要的农业区。往东,国土的中间部分,是高耸入云的安第斯山脉。再往东,则是亚马逊雨林的西侧边缘地带。

众所周知,贵金属一般都是地壳造山运动或者火山喷发时从地底升到地表上来的。所以,金属矿往往和‘山’结合在一起。

美洲,说起来盛产金银,但实际上九成以上的产量,都是来自于安第斯山脉。而安第斯山脉的最大富矿,就是在利马附近的山区里。在这个17世纪,利马附近的矿场,是西班牙美洲殖民地最大的白银与黄铜出产地——即便是到了21世纪,秘鲁仍然是世界第一白银出口大国和第二大铜矿出口国。

所以,孙传庭来了美洲大半年后才选择在利马扬旗,这事先的工作还是做得极为细致的。

选择利马,一是这里农业、渔业出产足够多,可以养活很多兵。二是地理位置极佳,在这个时代,不管是穿越亚马逊雨林,还是翻越安第斯山脉,都是非常要命的事情。可以说,只要制海权在手上,利马就不会受到敌人太大规模的进攻:地理条件限制了敌人的后勤运输,自然就限制了入侵敌人的规模。这第三嘛,当然是因为这里的白银和黄铜产出足够大,大到西班牙丢不起!大到西班牙明知此时制海权不在手上困难极多,却仍然要迫不及待的派出主力部队从陆路前来攻打。

在去年的五月,拉伊蒙多和克伦威尔先后接到利马陷落的消息后都觉得十分牙疼:只要本方海军没有面对大明海军战而胜之的实力,那从陆上靠着士兵的双脚走到利马是非常痛苦的。

但,再牙疼也得集中兵力慢慢靠过去:还是那句话,那地方每年单是为西班牙提供的白银就高达15万公斤以上。用来铸造成每枚含银量25克左右的双柱,起码是600万枚:这不是简单的600万元财政收入,它是新增量,投入市场后,以今日欧盟经济的规模,起码可以撬动近一亿的市场流通资金!

所以,利马及其周边矿场,必须尽快拿回来!

1636年的6月,两人在里约热内卢会晤后就商定:北方的拉伊蒙多率军先挺进到基多(后世厄瓜多尔的首都),然后沿着太平洋海岸线向南逼近利马。而克伦威尔的南方军团则是需要横穿整个南美大陆,然后翻越安第斯山脉,之后在利马附近与拉伊蒙多会师。

虽然就路程看起来,克伦威尔的路线要比拉伊蒙多长很多。但实际上得益于南美洲发达的水系,克伦威尔的后勤补给线比拉伊蒙多要轻松多了:也就是翻越安第斯山脉比较麻烦一些。

两人聚集起来的部队加在一起超过了十万:这里面,约莫有四万七千多人是来自欧洲(蒂雅在美洲起事后,菲利普先后派了两个两个批次的援军,第一批次是四万以原欧洲雇佣兵为主组建的两个师,第二批次是西班牙最精锐的近卫二师一万五千人。六七年下来,经过多次战损后,这三个师也先后损失了七千多人)。

除此之外,剩下的五万多人,就是西班牙在美洲大陆召集当地人组建的部队了:有欧印混血儿,也有印第安人,也有黑奴。和前面的四万多人比起来,这批部队虽说都有西班牙人出任军官,装备什么的也还可以。但毫无疑问,不管是战斗力、战斗意志以及忠诚度啥的,都远远比不上欧洲本土派来的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