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3页

而在第二年,他们通过招收新工人、扩大生产、改良技术什么的,多生产了十台蒸汽机。其生产总量价值110万银元。那么,按照常理,国家或者其他人要把这些机器全部拿走,就得付出110万银元。若是还按照100万付款,那生产商就吃了大亏,蒸汽机实际上贬值了。”

“国俊的意思朕明白了。朝廷每年增收一千万左右,按照税率推算,国民生产总值每年增长额度就是在五千万上下。那么,要维持物价不降低,币值基本稳定,那么,朝廷每年就应该往市场上增发五千万银元?”

“正是如此!”轻轻的击了一下掌,李国俊道:“皇上,经济问题涉及到方方面面,数学只能推算出一个大概。而且臣也注意到,只要银元流通速度足够快,也不一定需要真的每年补入五千万。不过……”

说到这里,李国俊又掏出一个本子:“臣接任银行行长发现这个问题后,马上联系了重工部、商务部,他们的数据显示,我大明每年贸易顺差可以带来300万两白银的增量,我大明本土,以及日本、秦国(吕宋)的银矿,每年也可以为我大明增加300万两以上白银。这些白银铸造成银币后,每年可以为市场带来800万~830万元的增量。但这点增量,对于我大明当前迅猛发展的民间需求来说,是远远不够的。”

话说到这里,朱由栋算是基本明白了:因为技术进步,政治体制改良,大明的经济活力猛然的爆炸了,其国民生产总值每年快速增长——没错,真要应算增长速度的话,估计每年也就百分之五六,但你要知道,这是交通仍然无比落后的十七世纪啊,物资交换和货币流通速度比起21世纪不知道慢了多少。在这样的情况下取得5的年均经济增长率,已经非常恐怖了。

经济在增长,货币的需求量自然就越来越大。前些年,大明的民间有太多沉积下来的白银,所以国家经济刚刚开始发力的时候,这货币紧缺还不是太明显。但是现在,大明已经进入蒸汽时代十三年了!

十三年里,蒸汽机已经广泛应用于国家的所有重工业厂矿和码头。而在民间。江浙的各个轻工业工厂也都实现了蒸汽机动力。便是经济落后一些的西部省份,至少在各个省城,都出现了蒸汽机工厂。

十三年里,大明修建了近八千公里的铁路。六米宽的水泥路面的最低级的公路更是修筑了八万多公里。朝廷新军战斗力强劲,各地的山盗水匪被清剿一空,内河航运畅通无阻。海禁全面取消后,海贸大兴,沿海各港口一片繁忙……

生产力发展了,同样的人生产出了更多的东西。交通便捷了,经济的交流越来越频繁——这些,最终都提出了一个要求,需要更多的货币。

但是大明此时的主要货币是白银,辅币是铜板,大额货币是黄金——全都是贵金属。而贵金属每年新增的产量是有限的,并且也不可能把每年新增的全部制成货币投入市场。

所以,贵金属货币的不足,是迟早的事情:也就是大明以前缺乏资金投资渠道,民间喜欢把白银铸成银锭藏起来。而在国家禁止白银流通,而强制推行银元后,这些数百年的储藏重新进入了流通市场——要不是这些存货,估计货币不足的问题早就出现了。

“国俊的意思朕懂了,你觉得该怎么办?”

“皇上,臣请重启宝钞。”

“嘶~”

朕作为穿越者,当然知道货币这个东西只要有国家信用背书和法令强制推行,什么东西都可以充任。说起来,白银做货币和纸张做货币比起来,纸币的优点不要太多。但是,宝钞这玩意儿被朱家历任皇帝给玩坏了呀,真要推出纸币,老百姓是否认可呢?朕这会儿才刚刚完成朝廷机构的大改,明摆着未来民间会有相当多的骚乱甚至叛乱。要是在这个时候同时进行货币改革……

“皇上!”看着朱由栋犹豫不决的样子,李国俊也有些着急:“皇上,货币不足,会导致银元升值,物价下跌。短期来看,百姓获利。但时间长了,工厂主没有利润,无法扩大生产。实力弱的甚至要减小生产规模乃至破产,如此一来,必然造成大量工人失业。这些人若是返回乡下,皇上好不容易推动的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等措施,必然遭到重挫!工农业都衰弊了,国家收入将严重下滑。到时候皇上用什么养军?”